首页>检索页>当前

东华大学:教育扶贫点亮寒门学子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2020-06-23 作者:任朝霞 朱一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阳明艳正在幸福地忙碌着。而五年前,她还是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柿子镇一位从未出过大山的普通女孩。

盐津县是位于乌蒙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被确定为东华大学定点扶贫单位。8年来,东华大学始终坚持以“教育”的初心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对帮扶对象“授之以渔”,围绕“中小学生、大学生、终身教育”三个梯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

阳明艳正是东华大学教育扶贫的受益者,2015年,学校教务处赴盐津展开“高校专项计划”特招生面试,阳明艳和其他3名同学被成功录取。了解到他们家庭经济困难,学校第一时间送去了慰问金和路费。

新生入学报到当天,“高校专项计划”的同学不仅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还收到了学校精心准备的“新生大礼包”,被子、脸盆、洗漱用品等各类日常用品一应俱全。初到异地的不安瞬间被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取代,从那一刻起,阳明艳开始自信地迎接新的命运。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刚开始学习时,这些基础课对阳明艳来说稍显吃力。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对她开始一对一帮扶,教授亲自帮助她进行学涯规划、学习指导……渐渐地,阳明艳适应了大学生活。

在校期间,阳明艳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还曾先后两次参加了为家乡募捐的活动。和阳明艳一样,盐津籍学子纷纷加入“阳光服务队”和慈善义工组织,积极锻炼,服务社会。近年来,东华大学开展的盐津物资捐赠、慈善义拍会、社会实践、义务支教等扶贫活动中都活跃着盐津学子的身影。2018年4月,16名盐津籍学子还加入暑期社会实践返乡宣讲团和线上义务咨询活动,以自己在东华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献身说法”,为家乡的学弟学妹们送去精神的力量。

而今,和阳明艳一起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进入东华大学的4名盐津籍学生都已顺利毕业就业,进入了中国电信、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平均月薪达8000元左右。阳明艳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上海这个大城市工作生活,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感觉很踏实,我会继续努力奋斗,为家乡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养一个大学生,脱贫一个家庭,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自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东华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围绕盐津县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群众终身教育需求,聚焦盐津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中“义务教育阶段有保障”核心任务,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开展教育培训、帮困助学、科研立项等。与盐津县签订“东华大学扶贫盐津教育基金”捐赠协议,连续三年每年资助150万元,用于资助当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师生和教育事业发展。近三年累计为盐津县教育、科技、产业等方面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近2300万元。

截至目前,已有40余名盐津籍学生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考入东华大学。他们从大山走来,在东华学习,毕业后有的在上海打拼,有的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用知识的力量努力改变着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学校在教育扶贫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初心,关注学生全方面成长成才,不仅要输送知识,更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感恩社会、反哺家乡,还要让他们走入社会有敢闯敢干的底气,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告诉记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朱一超)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