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把论文写在扶农助农的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0-10-27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杨三喜)在家操作鼠标或手机APP,就可以完成果园的浇水、施肥等工作;果园检测系统可以实时分析土壤数据,预警果园病虫害……在武定、勐海、怒江、寻甸、会泽、澜沧等地的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内,科技正在改变农业面貌,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的智慧果园成为科技扶贫、增收兴农的样本。

2015年,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在云南澜沧开拓了林下三七种植的新模式,通过创新产业扶贫带领云南少数民族百姓脱贫致富。以此为契机,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又与拼多多合作先后在武定、勐海、怒江、寻甸、会泽、澜沧等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围绕林下三七、小玉米、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大幅提升了该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产业兴农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很多贫困地区,在农产品种植方面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自然优势发挥不出来,制约了脱贫致富的脚步。通过创新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打造智慧果园,借住现代工业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发展,不仅能够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赵春江、朱有勇等院士,深入田间地头,用科技助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展现了知识分子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也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把论文写在贫困地区,扶农助农富农的榜样。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包含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更好帮助农民增收,探索小农模式下从数字化生产到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创造更多附加值,为农业种植者们带来更多收入,迫切需要农业院校、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支撑。而解决生产端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借力新电商平台,在流通端、消费端发力,实现信息化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的深度融合,让优质的农产品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赵春江院士所言,“在农业产业链中,后端销售对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以后端的消费拉动前端的生产,把整个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建立起来,为我们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利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扶农助农机制,联合创立“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扶贫助农智慧农业体系”等一揽子举措,无疑将为实现从信息化生产到信息化销售再到信息化服务,让信息科技惠及广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插上翅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