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打好疫情防控大战硬仗——甘肃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21-10-21 作者:尹晓军 郑芃生 马绮徽 蔡扬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兰州10月21日讯(记者 尹晓军 郑芃生 通讯员 马绮徽 蔡扬宗)近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甘肃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紧急安排部署,多措并举抓好疫情防控,坚决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大战硬仗,确保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健康和校园安全。各地各校正多管齐下,织密疫情防控网。

疫情防控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10月20日,甘肃省教育厅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复杂,要紧盯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全天候运转、全员上阵、全流程推进,坚决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大战硬仗;要指导各地各校科学、规范、精准、严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管理,重点地区要重点关注、重点跟进,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同时,加强学校服务保障能力,综合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和疫情形势变化,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科学有效衔接。

10月18日以来,甘肃省教育厅疫情防控“一办六组”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截至10月20日,甘肃教育厅已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议、全省高校疫情防控调度会议5次,相关领导分别带队赴兰州大学等8所高校和兰州市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此前,甘肃已印发紧急通知,督促各地各高校各单位做好紧急排查和报备工作,取消或延期有关体育赛事、培训、会议等活动,严格做好校园闭环管理,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记者了解到,针对本轮疫情,在兰多所高校发布加强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安排部署工作,并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严格执行离校外出请销假和离兰报备制度,教职工非必要不离兰,在校学生非必要不离校。

兰州中小学校全部停课

10月20日深夜,兰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全市中小学校紧急停课的通知》,决定自21日起停止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教学培训活动,大中专职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同时,学校师生按属地联防联控办要求和街道社区统一安排,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通知》要求,复课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各校不得擅自提前复课。“此次疫情来得急,且点多、线长、面广,但我们第一时间对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战军说。

10月21日上午,记者在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校园内看到,学生和家长正在有序进行核酸检测。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艳萍介绍,学校已全面排查了重点地区来兰返兰人员,第一时间落实核酸检测和相应管控措施。同时,严格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把好校园“入口关”,保护好师生生命健康和安全。

马艳萍介绍,前一天晚上,学校还联络“蓝天救援队”,对校园及旁边紧邻的西北新村幼儿园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消杀。同时,报备学校所在的白银路街道西北新村社区,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核酸检测,并讲解、普及相关防疫知识。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本校的核酸检测点工作,许多教师还积极投身所在辖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协助完成市民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和现场维持秩序等,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启动心理疏导和线上教学工作

这几日,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王燕忙的不可开交。“从10月20日开始,我和其他16名教师在张掖市原有的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师生心理服务团队基础上,当即‘上岗’,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有需求的师生、家长及市民开展心理关爱和心理辅导工作。”王燕说。

针对近期张掖有确诊病例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来张掖市旅居情况,张掖市教育局快速反应,配置专业心理教师队伍,迅速开通疫情防护心理支持热线,一对一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广大师生、家长做好心理防护。与此同时,各校(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进行师生员工健康监测,精准摸排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等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

疫情发生后,嘉峪关市中小学校暂停在校上课,并启动线上教学。嘉峪关市教育局综合科科长张丽介绍,全市整合国家、地方、学校等各类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采用直播、录播、点播、学生自学、辅导答疑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努力消减疫情对教育教学活动影响。

同样,兰州也要求,各校要利用好国家、省、市、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幼儿园除外)。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线上学习不作统一要求外,兰州还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线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大休息间隔、做眼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