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走出“小世界” 迎接“大时代”

​——记巴西籍留学生杨嘉怡

发布时间:2022-08-15 作者:张佳雯 来源: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2021年7月的一天,杨嘉怡(Jiayi Larissa De Lima Yang)坐在前往实践地的火车上。绿皮车咣当咣当响,车内人声嘈杂,而她斜倚在自己床铺的一角,正在起草一个有关巴西驻华大使来清华大学参加“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的英文邮件。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巴西驻华大使保罗·瓦莱(Paulo Estivallet de Mesquita)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邀请来到清华,经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系沟通,他同意参加“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而作为该活动负责人的杨嘉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办好这场疫情之下的文化交流活动。她要利用中途休息时间,赶紧编辑好邮件发出去。

p43.jpg

杨嘉怡

突破眼前的“小世界”

2020年,来自巴西的杨嘉怡踏入清华园。她的父亲是华侨,母亲是巴西人。10岁时,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她跟随父亲来到中国,在一所公立学校上四年级。在中国上学期间,她也时常回到巴西,与那边的亲戚朋友们团聚。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她行走在两种文化之间,也让她逐渐意识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两个国家的人民会彼此产生一些偏见或误会。“我和一些巴西的朋友们聊起中国时,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中国功夫、中国的扇子还有大熊猫,但其实中国还有很多有趣的文化。而中国的同学对巴西也不是很了解。我希望能够多一些文化交流的机会,增进我们彼此的了解。”

因此,一上大学,杨嘉怡就加入了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我当时搜集了很多资料,认为对外交流协会是清华园里做中外交流活动最好的一个社团,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了。”整个大一,杨嘉怡一直和协会的同学们一起探寻疫情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新尝试。“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由清华大学国际处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协办,定期邀请各国驻华大使到清华大学访问交流。但因疫情影响,活动停滞了许久。为了将“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继续下去,杨嘉怡联系了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驻华大使,但由于种种原因,活动一直没有举办成功。“被拒绝了好几次,当时很失落,可是如果因为疫情就停止文化交流活动,则是一件更遗憾的事。” 

2021年7月27日,巴西驻华大使保罗·瓦莱如约做客“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向现场的同学介绍巴西的政治经济概况,以及巴西浓厚而多元的文化,同学们反响热烈。杨嘉怡作为接待人员,与大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我认为,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来自官方的、单方面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从非官方的、平民的视角进行一些交流,让大家对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杨嘉怡说,“这些其实对人的未来发展很重要,你会知道不要局限于眼前一个小小的世界。你的梦想可以更大,你的舞台可以更宽广。”


p45-1.jpg

同学们体验巴西传统皮纳塔活动

为文化交流创造更多可能

2021年10月,杨嘉怡参加了拉美和加勒比大使荟清华的活动。她接待的嘉宾是一位来自加勒比国家的公参。她对杨嘉怡说:“你的接待工作做得很好。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能够参与组织这类文化交流活动,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发扬传播出去,我为你感到骄傲。”杨嘉怡非常感动,虽然与这位公参只有一面之缘,但仅几句话的交流,就让她感受到了两位致力于文化交流的女性之间产生的共鸣。

“我在巴西度过了童年时光,又在中国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因此做文化交流活动,我自身是有一些优势和经验的。而且我非常喜欢文化交流。只有让文化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二时,杨嘉怡参加了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发展协会举办的“语言角”活动。她作为主讲人站在台上,为同学们分享巴西的地理、经济、美食、体育、文化等内容,还带着大家欣赏巴西舞蹈。有同学问在舞蹈中不同的头饰是否代表不同的意义,杨嘉怡回答道:“男生一般会戴草帽,这个是受葡萄牙风俗的影响。未出嫁的女性戴的是白色花环,已婚女性戴的是插有羽毛的印第安帽子。”在南美,人们过生日时一般会举办一个传统活动,名叫piñata(皮纳塔),就是用纸板做一只木马,里面装满糖果,然后把木马挂起来,让小孩子蒙上眼睛用棍子去敲打木马,每人轮流打几下,直到木马破了,糖果哗啦啦地撒下来,孩子们会扑过去抢糖吃。在杨嘉怡的建议下,协会也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木马,让大家一起体验敲木马、抢糖果的乐趣。

在分享巴西文化的同时,倾听者的反馈往往也非常有趣。杨嘉怡经常会被问到“你的母语是巴西语吗”“印象中巴西人肤色偏黑,为什么你不是黑色皮肤”“巴西是发达国家吗”,面对这些问题,她会一一作答:“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不存在巴西语。”“巴西人的肤色是很多样的,有白色、黑色、咖啡色、小麦色等,而且比例分布也比较平均。”“巴西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是很高,但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也不算很低,是一个还不错的水平。”

“看到大家增进彼此的了解,一些以往的偏见和误解被消除,我会觉得很开心。”杨嘉怡说。“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的理解与认同,也有助于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有同学想去巴西创业,如果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就会为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p45-2.jpg

杨嘉怡在清华大学接待出席活动的巴西驻华大使

小个体站在大时代

从10岁来到中国,到今年20岁,杨嘉怡已经在中国学习成长了整整10年。每到寒暑假,她也会回到巴西,和巴西的亲戚朋友分享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这10年里,我感受到中国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杨嘉怡父亲的老家在温州,在她来到中国的第一个清明节,父亲带着她回到温州祭祖。“我记得当时那个山路特别陡,斜坡很难上去。而且那边总是臭烘烘的,像地沟的味道,感觉和巴西的农村一样。”然而几年过后,当杨嘉怡再回温州看望婆婆时,发现温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变得干净许多,城镇建设的脚步很快。“感觉温州已经建设得很好了,但是巴西的农村依然是老样子。”

高二那年暑假,杨嘉怡来到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支教,为一至五年级的小朋友讲授地理和英文。一直在上海生活的她第一次感觉到,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但在调研过程中,她也了解到中国政府对扶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在当地,政府会帮助村民们开发旅游农家乐一体化项目,帮助他们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让他们有能力自己赚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在清华,杨嘉怡选择了法律专业。“我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法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法律作出调整,如何让法律发挥作用,以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以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杨嘉怡希望,未来能够在中巴的跨国贸易企业中担任类似法务等职位,解决一些外贸中的法律问题。

当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未来变得不太明朗,杨嘉怡因此有些迷茫。在一些经济分析课程上,杨嘉怡也了解到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作为一名非常喜欢中国、且受中国文化很深影响的外籍学生,我非常希望中国能够挺过难关,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希望中国在国际上能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能够为我们持续提供一个更加和平友好的文化环境。”

即使有危机和挑战,时代的列车仍滚滚向前,正如杨嘉怡的人生一样。她将继续行驶在中国和巴西文化交接的轨道上,为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最近,她参与了一款软件的开发项目,目的是帮助巴西的同学学习中文,方便他们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将文化交流继续下去。我相信,我们能够理解彼此。作为青年,我们应该走出个人的小世界,更积极主动地走向更大的世界。”(作者 张佳雯 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在读本科生。文中图片均由杨嘉怡提供)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