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马琼将半生心血挥洒在甘肃冶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之路上。她以“人人皆可成才”的信念潜心立德树人;在躬身实践中筑起实践教学之基、开拓产教融合新局面;将匠魂仁心传递给青年教师,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教育之力。
许多年前,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炽热的冶金情怀回到甘肃,从钢厂车间的技术实践到企业技校的教学耕耘,每一步都深植于产业沃土。2008年,当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冶金工程专业的使命召唤我时,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当时尚在襁褓中的甘肃冶金职业教育事业。十余年来,我与全体职教同人以启智润心的智慧、以文化人的信念、勤学笃行的作风、乐教爱生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将心血熔铸于甘肃冶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宏图之中,以赤诚之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有教无类,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初到学校时,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我也曾感到困惑彷徨。老校长以“人人皆可成才”的坚定信念点醒了我,这正是乐教爱生的教育家精神的体现。
我沉心静气,矢志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探索出“三融育人法”:将思政融入课程,为学生讲解冶金技术史,在讲解青铜器铸造史、钢铁兴国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肩负使命担当;将养成教育融入日常,通过要求学生晨读晨练、检查学生笔记、推行宿舍恳谈等方式,于细微处锤炼学生的品格意志;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参考企业管理理念,实训室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理、素养、安全),引导学生将标准内化为习惯,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我时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放在心上,要求自己不仅要授人以技,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常言“炼钢先炼人”,以冶金流程喻人生:原料准备筑基,高温熔炼励志,除渣精炼明取舍,成分调控知规则,连铸成型懂协作。“专业+人格”的双重培养带给学生直面人生的底气。
心有大我,做专业建设的引领者
回望专业建设之初,冶金工程系可谓“一穷二白”:师资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也很简陋。面对这片待开垦的荒地,我也曾想过退缩。但当时甘肃冶金有色产业发展急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作为教育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我最终选择了坚守。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躬身实践。为了真正建立起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冶金工程系,我带领两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将教研室搬到了省内外冶金企业工作一线。每一次下厂,我们都坚持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晨曦微露时便深入车间,直至星斗满天时才返回,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细致记录每一道工艺流程、每一个操作要点。为了将复杂的生产实践转化为可教可学的知识,我伏案手绘了300多张工艺流程图、设备结构图和操作规程图解,收集整理了100余项企业产品标准和鲜活案例。这沉甸甸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构建冶金专业课程体系的“源头活水”。在这种艰难的准备过程中,正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支撑我们直面冶金实践教学“难复制、难再现、难进入”的难题,真正摸清行业脉搏,为做好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进一步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我带领团队发起“百日攻坚”行动,兵分多路,驻扎在钢铁、有色等十几家企业的生产现场。我们坚持在炼钢炉旁感受1500℃以上的热浪,只为精准捕捉操作精髓,绘制关键设备与零部件图谱,系统梳理安全风险节点。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碰撞,我们终于提炼出破题的智慧——成功研发出“钢铁冶金智能仿真实训系统”与“铝电解智能仿真操作实训平台”。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冶金类专业高端实践教学装备的空白,更得到15项国家专利(含5项发明专利)的授权,实现了三大突破:将高危实训安全化、教学成本锐减50%、学生实操落实率提升200%。这是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教育家精神的完美融合。
专业建设最终要实现体系化育人,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2012年至2017年,我与同事立足扎实的产业调研和实践积累,科学论证并成功开设了“金属压力加工”“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等6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2016年,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标志着学校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前瞻性地构建了“专科—本科—‘双高’(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三级进阶式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首批职业本科专业“储能材料工程技术”成功通过教育部备案,开启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次年,“材料化冶金应用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也获准招生。2023年,我负责的“金属精密成型技术”国家级“双高”建设专业群以“优”等次通过验收;2025年,“材料化冶金应用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至此,学校构建起覆盖冶金全产业链各层级、贯通专科到本科的完整人才培养矩阵,实现了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契合,为服务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鼎新求变,做产教融合的探路者
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同频共振,才能永葆生命力。职业教育者只有坚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才能真正将产教融合落在实处。
以勤学笃行铸匠心。我深信,技能竞赛不仅是锻造学生能力与意志的“第二课堂”,更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实战训练营”。2013年至今,我带领团队连续12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将赛场化作学生对接产业一线的实践平台。承办首届全国“选矿技术”赛项时,为保障赛事高质量完成,我跟车亲赴矿区,仔细甄选符合标准的硫铁矿;团队首创“管式炉焙烧+计算”快速检测法,节省经费十余万元;为守护“生命至上”的安全底线,团队累计制定30余项安全操作规程,铸就赛事“零事故”的金字招牌。在赛场上,我不仅是裁判、教练,更是学生最坚实的后盾,我陪伴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共析数据、共克难题,更在他们焦虑时给予无声的慰藉与力量。经过十余载耕耘,现已硕果盈枝:200余名学生在各级赛事中绽放光彩;30余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殊荣;我本人亦获评全国大赛“优秀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
以求是创新破藩篱。我带领团队围绕产业痛点做科研:为解决阳极效应机理等核心工艺难题,我们研发出“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及方法”,获甘肃省专利奖;为填补国内外铝冶金实践教学装备空白,我主持研发“铝电解智能操作系统与石墨坩埚试验系统”,获省科技进步奖,并实现技术推广转化。正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精神驱动我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活水和产业发展动能。为了将科研服务产业发展的好做法传承下去,我们还构建起“名师引领—大师传技—创新传承”的三级赋能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产教融合的发展,2024年,我还推动建成“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担任副秘书长,为全国性协同育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我坚持每年访企拓岗,与行业龙头共建稳固的实习实践基地,持续为冶金行业输送优质人才。
匠魂仁心,做职教火种的传递者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不仅在于躬耕当下,更在于点燃未来、传承匠魂仁心。我欣慰地看到,年轻一代正在接过职业教育的接力棒。
心有大我铸师魂。我始终坚信,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未来,积极培育优秀的青年教师是老教师至诚报国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坚持“带徒传技、研磨教法”,倾力帮助青年教师从“站稳讲台”向“站好讲台”迈进。无数个夜晚,我们逐字推敲教案,精心研究课程设计,反复打磨参赛讲稿。当我亲自带队出征甘肃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并斩获一等奖时,那份喜悦,远胜我获得个人荣誉。如今,团队中多名教师已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而且他们既是驰骋课堂、扎根实训的“台柱子”,又是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大专家”,其中4人还获聘甘肃省“科技专员”。青年教师在感言中写道:“原来职教人的匠心,是可以被看见、被传承的。”——这质朴心声正是教育家精神最动人的回响。我们共同开发的“冶金技术史”“炼钢工艺与操作”“铝电解生产工艺与设备”等课程,也相继成为校级、省级精品课。当下,职业教育在提升中国教育全球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教师要胸怀天下,勇担时代使命。我积极鼓励团队青年教师紧跟职业教育“出海”大势。团队两名青年教师毅然远赴塔吉克斯坦,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中文+冶金技能”教育。他们编写的“中文+塔语”教材,赢得当地企业与学校的高度赞誉,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智慧。这束跨越国界的职业教育薪火,见证了我们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享发展成果的主动担当。
乐教爱生育新人。作为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我秉持“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的韧劲,深入宿舍、课堂、班级,倾听女学生们的心声,成为她们信任的倾诉对象。学生们将不愿对家长言说的心事托付于我,动情地说:“马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久而久之,“妈妈老师”成了我最珍视的称谓。对学生们的这份爱,更化为我的实际行动:多年来,我将帮扶困难群体学生就业视为己任,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精准帮扶300余名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如今,他们已在祖国冶金战线上挥洒青春。特别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子,凭借过硬技能改变了家庭命运,真正实现了“用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传递知识、培养技能、传承文化,点亮每一名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梦想,为制造强国建设持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从荒芜到繁盛,从一无所有到国家标杆,我用17年的坚守与努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在职业教育的田地里深耕不辍,把匠心注入课堂,把责任镌刻在学生的成长轨迹中。新时代的炉火正旺,唯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熔炉的每一次烈焰升腾与淬火激荡,方能锻造出支撑强国伟业的大国工匠方阵,让职业教育之光如淬火精钢般亮出无与伦比的璀璨锋芒。
(作者系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单笑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