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马宏: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中国教师报

◎人物小传

马宏: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

◎年度风采

她一直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持续实践“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研究,以此不断践行与丰富“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

马宏总是忘不了准备申报材料时大家熬更守夜的场景:巴蜀人对照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逐条总结提炼巴蜀小学多年来基于现场、针对问题、渐进温和的研究实践历程。

转眼到了冬月,校长团队5人集体亮相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代言巴蜀,就“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成果作全国首次学术发布。

该成果是针对课改中“学科至上”及与之相反的“去学科化”倾向造成的不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而提出的课改主张,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形成的以“学科+”为显著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

刚做完分享,回到座位还未坐定,马宏就收到一位中年教师递来的纸条,上面写道:我曾多次参加过贵校举办的巴蜀峰会和其他活动,一直有对你们安静务实办学校的认同,今天更是对你们的“静水流深,闻喧享静”有了深刻了解:学校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师长的生命守候让人敬仰,特别是背后的执着努力让我感动敬佩!愿你们的课改之路更宽更长,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小学教育!

回顾巴蜀小学多年的实践研究历程,其鲜明的特点是始终围绕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渐进推动。学科内融合研发的化、联、跨、展全链条实施策略,弥补学科思维深度的不足,凸显学科本身独有的育人功能;“学科+学科”强调全学科育人,实现跨界学习整体育人;“学科+生活”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避免教育与生活脱节,实现“知行合一”;“学科+技术”让技术有效服务教与学,驱动教育未来,提升学习效能;“学科+评价”围绕核心素养学校落地,破解教学方式中传统单一等制约改革的瓶颈,创新多元与评价方式。

“学科+”,强调的是学科始终是基础;“+”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强调的是学科与不同关键要素的深度链接和融合。“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蕴含着许多可能,让巴蜀教师始终处于开放的视野中,创造生成。“+”,加出了学科的育人本质,加出了教育的立德情怀,回归了教育的初心与梦想!

在马宏的带领下,巴蜀小学用“做的哲学”,将小学的基础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国家意志落实在一所学校的常态优质上,为师生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02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