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热词背后的镜像

发布时间:2019-01-23 作者:柯中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西苏”精神、平等信任、自由生长是芬兰教育优质发展的三个热词。只有深入实际去观察、体会、感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教育背后的奥秘。

说起芬兰,人们脑海里立即会浮现那迷人绚丽的北极光,纯真梦幻的圣诞故乡,引领科技革命的诺基亚,发展优质教育的北欧小国。作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家培养工程学员,2018年我有机会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寻找、感悟芬兰教育优质发展的几个热词。

热词一:“西苏”精神

2017年4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芬兰《赫尔辛基时报》发表了题为《穿越历史的友谊》署名文章,专门点赞芬兰人民的“西苏”精神。这一精神已经成为芬兰人的基因图谱,融入了整个民族的血液。因为“西苏”,面对列强,芬兰取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成就;因为“西苏”,芬兰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为“西苏”,芬兰成为创新、创造的中心,全球500强的诺基亚正是凭借这一基因成为全世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对“西苏”的理解是“力量与坚强的意志”“毅力与勇气”。我们也需要这样“坚忍不拔”之精神。

“西苏”精神在我此行结识的瑞塔博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全球教育中心的专家,经历了教(教师)而优则管(校长)、管(校长)而优则仕(官员)、仕(官员)而优则专(专家)的三个成长阶段,实现了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教育专家的逆袭。瑞塔在当小学教师时,被女儿学校大量机械的作业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吓倒”,与女儿的老师沟通无效后,她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甚至提出自己去该校任教的想法,后来瑞塔真被任命为女儿所在学校的校长。在推动学校改革受阻后,瑞塔成立了坦佩雷市第一个家长联合会,营造基于信任的同理心文化,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努力让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改变、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改变。继而,瑞塔成为坦佩雷市政府的教育主管,并攻读了博士,一边继续在学校一线实践指导,一边在高校进行研究,成为在高校任教的著名教育专家。

瑞塔博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专家甚至教育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于如何看待和发展自己。如果我们有改变当下教育弊端的理想,有落实立德树人重任的策略,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使命感和实现路径,我们也能让国家的教育发生重大变革,走向卓越。

热词二:平等信任

为了教育好一个听力障碍的孩子,芬兰的学校引进了一个专职的手语教师。平日,该生与同学们一起听课,只不过他需要这个手语教师进行翻译;参加学校集会活动时,手语教师也在他身边“转述”。渐渐地,手语教师教会了全校所有孩子和老师手语,手语也成为该校一种别样的通用语言。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教育对于每个人而言,首要的是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平等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特殊学生身上,而且还体现在学校之间不用排名、不分快慢班等方面。通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平等背后蕴含的是信任,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大环境下的一种信任。这样的信任文化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学校的信任,社会、家长、校长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对校长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对学生的信任等方面。在芬兰,因为教师专业要求高,教师本身素质强,因此教师职业备受尊重,家长高度尊重和信任教师。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对教师也给予高度信任,这种信任主要表现在学校没有针对教师的任何评教活动、检查活动和考核活动,教师的收入不与学生学业挂钩。教师享有很大的课程自主权,这种高度信任感催生的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此,他们对学生也充满信任,带给学生的是自信和阳光。我相信,随着我国大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我们也会建立基于充分信任的保障体系,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热词三:自由生长

当看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孩子、每一次活动中都有学生绽放的笑容时,我似乎读懂了这一国度教育辉煌的密码:思维训练的背后是自由。当我们走进教室,见到学生正在摆弄各种手工物件和拼图时,我们以为这是在上手工课,学生显得自由自在,老师时不时在各组之间走动。几分钟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在利用手工学习乘法口诀,这完全颠覆了作为校长的我眼中数学教学的固有认知——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学习。创意思维的背后是自由。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校开设的项目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而不只是部分学生。这种全员、全时空、全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这种基于学生个性、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化课程,无疑对学生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幸福班级的背后是自由。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切都在彼此沟通与交流中自然发生。老师是睿智而和蔼的,学生是自由而欢乐的。我看到了自由狂欢的背后是保护。一到下课时间,学生就穿上冬装飞快地奔向运动场,自由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到没有保护装置的墙角、尖锐的石头,我不由得担心,这里的教师和校长为什么视而不见呢?原来,在不远处站着一位穿黄马甲的老师,他在远远的地方看护学生,但又充分保护学生的运动天性。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自由自在的背后是共识。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学习和运动,老师能自由自在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不要以为杂乱无章,其实教室里张贴的班级规定已经说明了“自由的边界”,原来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共识之下的:“我会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我专注于我的工作,也就是说,我安心”“我注意到别人的意见,我正在帮助别人”“我接受每个人都不同,我遵循礼貌”……原来,以“我”为中心,一切承诺都要付诸行动中。

我们的教育在改革中需要前行,要实践,要批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我们才不会“用昨天的方法去解决明天的问题”,才不会把别人的帽子胡乱地戴在自己的头上。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23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