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化名)妈妈,您好!
今早打开邮件,发现有您的一封信。您关心小雅的学习情况,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恕我直言,有一点我觉得您关心过度了——您要求我每次告知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便您随时检查。我认为,布置、检查作业都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不应该过多参与才是。家长与老师负责的内容和范畴不一样,家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集中精力教育孩子“认道”!
何谓“认道”?通俗地说,就是懂得道理。先与您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学校有一个陶行知的雕像。一日,不知谁出的主意,一群懵懂稚气的小孩纷纷跑上去拍打雕塑的脸,以拍打次数多为荣。这不是对先生的“侮辱”吗?正要发火上前制止时,我转念一想,孩子们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对雕像的无知。于是,我改变了主意,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来来来,我给你们讲讲这个雕像的故事。”当孩子们得知雕像的故事后肃然起敬,个个面露愧色。
这就涉及“认道教育”的问题。“认道教育”,通俗地说就是让孩子学会懂事。相比于知识教育,“认道教育”越早越好。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理由非常简单,每个小孩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懂事”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机遇性,必须赋予有意识的教育功能,即怎样让孩子的感知变成认知。小孩子对雕塑的不尊重,就是感知没能及时转化成认知。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家长常常忽视这个重要环节。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本末倒置,将知识教育摆在第一位,“认道教育”摆在第二位。甚至错误地认为,知识教育就是“认道教育”。您迫不及待地要替老师检查小雅的作业,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认知偏差。
听小雅说,您也是一位知识女性,但不是教育专业。隔行如隔山,我想,您看孩子也许并不是那么全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是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注重学习成绩。教育家张伯苓说过,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其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上下功夫,三育(德育、智育、体育)并进而不偏废。这里的第一育我认为最重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人格一旦出了问题,那所有教育都要归零。而“认道教育”就属于第一育。
这么说不是认为知识教育不重要,而是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时间慢慢积累。“认道教育”却机遇性强,往往稍纵即逝。那么,老师和家长谁在“认道教育”上发挥的作用更大?我认为天平会倾向家长——家长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
不过,对孩子的“认道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个故事或许会对您有所启发。朋友带着6岁的女儿去德国定居,许多德国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女孩,班上有个7岁的男孩居然宣称爱上了她。一天,小女孩病了没去上学,男孩也不上学要求回家。他哭着对母亲说,要和那个中国女孩结婚。母亲笑了,说:“好啊,但结婚要有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等,这你都有吗?”男孩摇头。母亲趁机说:“你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等将来这一切都有了,再谈结婚不迟。”男孩破涕为笑,又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德国家长的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奇效?一句话,家长善于因势利导,让孩子心悦诚服地“认道”。
小雅妈妈,您也许不能理解,自己不过是要求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何错之有?是的,单从个案来说,这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这一个案反映了社会上一种普遍的教育误区:重“知”轻“道”,不是吗?家长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状况,老师主抓的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我多么希望社会能够纠偏,教育能够回归正轨。当然,首先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