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脚手架之二:成长纪念册
2018年大学毕业的李京阳成为涿州实验中学413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她是陌生而心生敬畏的,但对于实验中学的一师一人、一花一草她都满怀敬意和热忱,因为她的初中三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身份的转变有时让她无所适从,曾经的教师成为同事,曾经师长眼中的孩子已进入职场。“每当走进教室,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需求不一的孩子,我该以怎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李京阳经常问自己。
从站到讲台的第一天起,李京阳就在电脑里建了一个“成长纪念册”的文档,每一次班会、每一场活动、每一节课上的故事,她都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档。成长纪念册成为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开始,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份美好愿景,用三年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当学生毕业时,成长纪念册是毕业礼物,也是对自己三年工作的梳理、总结。”王国辉说。
学生时代的李京阳是代立然的“得意弟子”,代立然喜欢文学,这种喜欢又被李京阳继承与延续。“回想毕业时代老师郑重地把《青春好韵》纪念册放到我手里时,难掩内心的激动。如今我还会时不时翻一翻,熟悉的场景、亲切的面孔犹在眼前。”李京阳兴奋地说。
如今,作为班主任工作“三个必须做”之一,编写成长纪念册在实验中学蔚然成风。代立然2011年、2014年、2017年先后编写《青春好韵》《师生共创品牌班级》《把班集体打造成孩子的精神故乡》,三年一个轮回,三年一本书。成长纪念册从最初的简单编辑成册到如今经过严格编校,许多都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人们会看到一棵树结出丰硕的果实,却看不到成长过程的曲折。最初,三年出一本成长纪念册让许多班主任望而生畏,学生也是如此。
“从初一开始就要积累素材,还要分主题进行写作,过程中还要留存照片,确实有些抵触情绪。”361班学生代园宁说,“但能坚持下来确实有很多收获,比如写日记,习惯了就像找到一个能倾诉的朋友。况且,每写一篇,老师都要一一批注”。
“成长纪念册是一个班级的精神寄托,教师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敢于有条件地放手,把学生、家长、社会资源汇聚在一起,成长纪念册的整理过程也是统筹各方关系的过程。”从班主任一路成长起来的分管教学副校长王飞深有感触。因为教学、行政事务过多,去年开始不再担任班主任的他也曾出版《走过花季》《那时花开》。
采访期间,许多外地教育同人走进涿州实验中学考察学习,当看到每年毕业班都有新出版的成长纪念册时,他们不禁发出感慨,“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坚持这么多年,就变成了了不起的事。作为一种传承,成长纪念册让涿州实验中学有了不一样的‘品格’”。
如果以时间为坐标,翻阅每个班主任不同时期的成长纪念册,你会发现,纪念册除了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可读性外,每个人对教育的思考也越来越成熟。他们不再把出版成长纪念册作为一项任务,而成为了解学生、搞好家校关系、融合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由此,也让每一位班主任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为新闻类作品阅读写作单元,涉及的文体有消息、新闻特写、新闻通讯等。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学生采访和写作的任务。代立然觉得如果让学生写一则消息就过于简单了,他把全班55人分成8个组,每组6-7人,每组分工采访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学生列提纲、约采访、忙照相、听录音……一周时间,稿件飞来。
这些由学生采写的稿件经过代立然的修改,能发表的就公开发表,不能发表的就在公众号进行推送。不止如此,这些文章还会在九年级毕业时,以一章的篇幅出现在成长纪念册中,正可谓一举多得。
脚手架之三: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当了两年班主任的刘培有时会忙得焦头烂额,一边是要思考怎样开好班会、批改作业、掌握学科教学进度,一边是要了解学生成长的需求及家长的渴望。而同为班主任的赵淑红却做得得心应手,在忙完各项工作后还能与学生一起跑步、谈心,惹得刘培一阵羡慕。
刘培的苦恼是一批渴望成长的班主任的苦恼。
如何发挥1+1>2的效果,让“以强带弱”成为一种常态。“师徒结对,通过一种仪式把这种师徒关系确定下来,让师徒成为成长共同体。”王国辉把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徒结对搬到班主任队伍建设上来。
在师徒结对仪式上,刘培选择赵淑红作为师傅,并将一个漂亮的发卡戴在师傅的头上,而赵淑红将一本书放在刘培的手上,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刘培自此找到专业发展的主心骨。
“通过仪式把师徒关系确定下来,让徒弟找到班主任工作的存在感,让师傅找到工作的价值感。”王国辉说,“师徒关系还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约定好师徒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进行捆绑评价。”
当了24年班主任的梁亚明已将班主任这个角色融入生命,她清楚每个年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开创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每周二下午的家长接待日,每周五下午班主任例会……作为李京阳的师傅,她会把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盘托出,为徒弟做好规划。看着虽缺少管理经验但热情爽朗的李京阳,梁亚明仿佛看到初当班主任时的自己。
这种师徒“捆绑”成长的方式,让王国辉尝到了班主任成长势头强劲的甜头。“为什么现在班级管理会出现许多问题?那是因为许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没有形成班主任的梯队。通过这种以老带新、以强帮弱的形式,优秀班主任呈几何级增长”。
现实确实如此。几年前,代立然是赵淑红的师傅。如今赵淑红无论是组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班级管理还是家校沟通,与代立然不分伯仲。
作为404班的班长,陈哲嫄也算见过许多“大场面”,可作为班级第一次家长职业生涯励志演讲的主持人,她还是有点紧张,不是担心自己主持不好,而是她介绍的嘉宾是自己的父亲。当父亲站在讲台上,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讲述他对学习、工作的思考时,陈哲嫄又重新认识了父亲。之前只知道父亲工作的辛苦与不易,但听着父亲的娓娓道来,作为第一个站上讲台的家长,父亲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重新认识并体谅、理解父母,是404班班主任刘培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许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袒露心声的机会,父母高高在上,子女不肯低头。那我就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大家一个舞台”。
在涿州实验中学,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已成为共识。“不要把家长推出学校教育大门之外。”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较多的话语。
“第五次排练,孩子们换上闪亮的服装,动作也进行了改进,但问题再次出现了,伴舞服装太炫,显得演唱者服装不够夺目,于是我们又开始寻找服装……”家长张慧然记录下孩子在参加学校英文歌曲大赛时家长忙碌的情形。除了学校、班级组织的公共活动,家长也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成长,实验中学提倡把家长的困惑、疑虑解决得‘隐讳’一些。“每个家长和学生的状态不一、能力不同、需求有别,而学校提供的是面对个体的教育,只有让每个学生、家长都有机会说话,家校关系才会更融洽。”王国辉说。所以,在涿州实验中学,家长可以提前与班主任预约沟通时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零距离沟通。
学校的言路通了,家校关系就顺了。“现在许多家长会私下建立家长群,当学校或班级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有家长在群里谋划应对策略。作为家长,我理解这样的言行,但绝不参与、不支持。家长与学校的目标都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成为敌人。”陈哲嫄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赵淑红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赵妈”,这个称谓不知缘起哪一届学生,但是一直延续了下来。班级的卫生区矗立着几棵大树,每到秋冬季节,一片片落叶仿佛落在学生心间,拾不净、惹不起,惹得学生一阵阵抱怨。赵淑红就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拿起扫帚一片片扫起来;每当放学后,她还会领着孩子在操场上跑几圈,用她自己的话说,“要保持与学生发展的同一律动”。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在同一时间开放,作为成人的我们要多些耐心与等待。”“赵妈”把松手但不放手的治班理念运用得炉火纯青。
“我的母亲暴躁时像‘狂魔’,温顺时像‘老猫’……”当381班小张母亲听到孩子这样描述自己时,心情跌落到谷底。这就是自己在40岁时才有的爱女心中的形象。她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己严防死守孩子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不对。
“家长盲目地给予,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不关注孩子的需求,让爱成了孩子的负担。”班主任刘文荣对小张母亲说。家长和班主任开始了双向发力,小张母亲开始了解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在家中开始“让步”,按需供给母爱,让爱有所依,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负担;刘文荣则不断与小张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消除孩子对母亲的误解,解开母女之间的芥蒂。小张逐渐理解母亲,“冰冻”的母女关系开始“化解”,爱在相互交流中自然流淌。
“微小处,见功夫,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而每个微小的关系都会影响教育的成败。见微知著,要成为班主任终身必修的功课。而学校就要提供各种班主任成长的平台与空间,虽然不容易,但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就像主题班会上那首《爱拼才会赢》里的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王国辉是唱给师生的,也是唱给自己的。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7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