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观察

打造名师团队的“北流策略”

发布时间:2019-04-08 作者:李炳炎 王鹏飞 来源:中国教师报

自2017年以来,广西北流市不断密集举行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并一直延伸到乡村基层学校。为更好回应新时代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使命,北流市教育局通过将驻足在“山坡”“山腰”的教师层层往上推,最终形成峰峦如聚、层峦耸翠的“峰群”。

从蓄水养鱼到优中选优

北流市有1.2万名教师,如何从中遴选名师培养对象,需要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展示平台。2018年,北流市提出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以教师数的15%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同时,把近5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统一纳入“育秀工程”。据了解,从去年10月开始,北流市各镇中心学校、市直学校纷纷启动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各学校派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个别谈话,帮助培养对象确立教学主张、梳理教法、构建教学体系、凸显教学风格……大批青年教师的表现被记录到人才数据库中。市教研室科研组副主任张琼政说:“哪一所学校、哪一个乡镇有好苗子,数据库里记录得清清楚楚。”

教师刘桂杏入选全国首批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是自治区名师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之一。“刘桂杏是从村小逐步成长起来的,她的成长经历鼓舞着许多人。”隆盛镇中心学校校长李兴在谈到名师培养策略时,强调要给教师“压担子、给位子、搭台子、铺路子”。北流市名师培养抛弃了“精英”视角,回归面向全体教师的“普及”视角,去掉了学历、荣誉的限制,根据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发展意愿设置不同的梯队,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三二一”模式确保一个不能少

“培养名师不是走独木桥,必须让每个培养对象都有成长空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洪强谈到大面积铺开名师培养工程时提出,“名师培养必须激发每一个教师的渴望和热情,为教师搭建更合理的向上发展的桥梁”。于是,“三二一”模式应运而生,“三”是搭建“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北流名师”的教师专业成长梯队;“二”是确立北流名师培养对象50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97人;“一”是全力培养玉林名师、广西名师、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等。

桥梁搭建好了,也不能缺少领路人。如何从本土现有名师身上“挖掘”更多的“财富”,发挥名师最大的辐射效应,北流市教育局开展了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即“一名特级教师+一个团队”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特级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通过国培计划从线上到线下覆盖全市50%以上的青年教师,既有贯通基层骨干教师的途径,又有横向精英培养的方式。

“特级教师、各级名师把一线骨干教师、新秀教师收为徒弟,通过提供系统培训,让他们逐步走向优秀,搅动人才梯队培养的‘一池活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党鹏说。

走出去引进来激发共振效应

“这个学期以来,我先后到上海、南宁等地参加培训,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一位名师培养对象如是说。近年来,北流市的各级名师培养对象连续多次到区内外参加培训。各学科工作坊主持人严格按照国培计划的要求,每个学期外出跟岗研修一次,回来后组织线下活动两次以上。

“走出去,引进来”带来的不仅是理念和技能的更新,也是促进交流互通的过程。围绕名师培养建立的“北流教研微信群”,囊括了多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他们经常在群内指导开展名师培养和教科研工作,给北流名师带来了一个连接外界的窗口。通过微信群、教研直播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等形式,使特级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等不再是一个信息孤岛,每一次的研修都与外界互通互联,实现交流共享。

“为更多的名师成立工作室、工作坊,搭建平台、保障经费,推动‘四有’好老师的涌现。”朱洪强说,北流市通过创新模式、构筑网络、强化保障、对外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骨干教师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作者单位系广西北流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0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