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研训视窗

“创造”属于自我的培训

——一位培训领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俞 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去年秋季,我带着湖北省武汉市60名教科研骨干前往广东省深圳市进行研修。作为领队,在10天的培训中我深刻感受到改革最前沿深圳教育的巨大成就,不仅充实了教育理论知识,更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相比一般性培训,此次外出研修让我们获益尤多,也促使我们思考:教科研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研训?作为领队,如何带领团队将研训真正落到实处?

教科研人员认知的形成与素养的培育需要结构化学习活动,这种以结构化学习为取向的研修,前提是承认受训教师是天生的学习者。所以本次活动中,我在深入了解60位教师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后,才对学员提出相关要求,不是自以为是地开展管理及分组学习活动。我一直坚信“学员可以学习创造”的理念,引导他们自主地站在学习的中央,通过每次轮流组织开课、结课环节,定期限时开展小组展示活动,变革培训的结构样态。

培训在专家的“循循善诱”下可以获得许多信息,但科研信息不是单元意义的科研知识。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科研知识不只是信息,更是技能与能力,培训应崇尚创造性的活动。“创”即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没有“创”,是山寨;没有“造”,是想入非非。

为此,面对每次研讨交流,我力图让每个小组、每位学员经历自由观察、猜测、思考、推理等过程,营造发挥潜力的环境和有趣的创造空间。因此,各小组不断“悟”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是专家“教”出来的。

此外,我还鼓励学员深入培训过程了解科研知识发生的过程,掌握科研思维方法,围绕专家给出的核心问题独立思考、合作创造。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

作为领队,我深信当课程内容能促进教师思维方式改变,并为其带来身心愉悦、智慧增长的时候,课堂上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尤其是每次小组展示活动中,教师在策划、撰稿、现场展示中,将课堂上的过程与经历、认知与体验,结合当前学校科研工作出现的问题,连接已知与未知、贯通经验与知识,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自我理解,并在其中发现创造。如此,深度研修就顺其自然地展开了。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7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