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局长专栏

学校文化建设避免本末倒置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教传助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教科体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教育界,我们经常听到“打造校园文化”这样的话。这里暗含了一种观点,文化是可以后期塑造的。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打造校园文化”从学校环境建设上说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操作不好则会走入误区,那就是在观念上流于肤浅,在行动上本末倒置。

所谓本末倒置,是指如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外在的、显性的、可视的物质环境创设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文化本身,那就容易偏离主旨。也就是说,如果“会说话的墙”就是文化,那文化的分量未免太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远不止于此。如今,一些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时会聘请专门的公司介入并做出非常时尚的设计,这些设计往往精美绝伦,材质、用料极具美学价值。主题既宏大又具体,要什么有什么。但经过一番审视后,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缺什么呢?这种委托式布阵法的确可以快速见效,但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在校际间造成同质化。这种专业公司长期接这样的“订单”会形成定式思维,手法上则是熟极而流的程式化设计。虽然在文字的表述上学校会有总体要求和把关,但这些文字性的内容往往互不关联,甚至相互抵触,并不能让学校的精神特质凸显出来。没有精神特质,何来文化?

学校文化不能否定物质作为载体的作用,但载体本身不是文化,甚至载体承载的内容本身也不是文化,文化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艾德佳·沙因说:“文化是更深层的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引申到学校,学校文化则应该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集体精神风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就是学校文化的立意和坐标。

但也不是说,把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一训三风”以文字的形式张贴在墙壁上、橱窗里就是学校文化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校本研训、队伍建设甚至全体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学校文化是有核心的,其核心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它所建构的应该是一个同心圆,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其核心主旨展开。而文化,就是所有的教育主张落地生根并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气质后无处不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学校文化最终要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得到综合体现。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应有其生成的过程,并且一经形成即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恒久性,而且自内向外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功能。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发展之魂,是学校实施各项改革措施的心理依托。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够让组织长期保持学习、开放、自省、提效的状态,并赋能于每一个组织成员,从而使学校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种文化对学校的影响不是生硬的,而是在日浸月染中斗转星移,使学校的发展向好,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化。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7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