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循道而行 和合共生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道·和”教育解读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所百年老校,没有因为厚重的文化传承而丧失革新的勇气;一位老校长,没有因为几十年固守一地而丧失进取的雄心。这就是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和他的掌门人王国光相互成就、循道而行的发展智慧。

当传承着改革基因的福州实验小学遇到自主合作新课堂,仿佛在道术结合中打开了教育的“魔盒”,又一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当探寻着教育之道的王国光,找到知行合一的那“一点”智慧,终于在“三放”中唤醒了人性之光。

走进福州实验小学,就是走进老而弥新的“道场”,在古风雅韵与现代科创之间发现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走近王国光,就是走近老当益壮的“智库”,在活跃细腻与沉稳智慧之间找到合作共赢的发展魅力。

教育之道,用情融通,文化传承显时代魅力

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的共进,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得益于和谐的关系。探寻教育之道永远没有止境。

福州实验小学由清末名仕陈宝琛于1906年创办,是福建省确定的首批16所重点小学之一,20世纪50年代的学制改革试验,60年代初期的教学方法改革试验,70年代的教材改革试验,80年代以来的“全面发展又有特长”的综合整体改革实验,福州实验小学在许多重大的改革实验课题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王国光从1982年走进福州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开始,就一直未曾离开。2013年,做了10年副校长的他开始掌舵学校发展。

一所跨越百年的小学,如何在新时代引领新发展?以“知道能行”校训为基础的学校文化,怎样在“能行”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改革成效?在王国光的字典里,“人生要不断地超越制高点”。

于是,在原校训“知道能行”的基础上,他用心一“点”,变成“知·道·能·行”——看似简单的变化,却蕴含了他对教育更丰富的思考。知即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道即崇尚人道,学会做人;能即提高能力,发展体能;行即加强实践,学会做事。他希望教育引领学生“做明白人,学好知识,创造智慧”,他倡导教育人明“道”知“行”,做事“道术结合”,做人“知行合一”;倡导学生学“知”重“行”,“知能并重”“智体同修”——这些辩证关系的和谐统一,就是王国光“道·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王国光认为,政师(行政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师生、同事、同学、家校、亲子构成了当下教育最紧密的六对关系,这些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于学习生活而言,学生与自己、与他人、与教材、与自然、与社会、与技术的和谐,同样成为教育的研究命题。

这是王国光多年教育实践的系统思考,也是实验小学在多年引领示范的改革路上形成自我革新的文化使然。

教育从儿童出发,构建关系、依托教材、利用工具、借助技术,最终作用于儿童。这是“从人到人”的一段历程。这段历程,王国光以“和”为基础,定义了福州实验小学的教育之“道”:从禾(儿童)出发,基于和(双向关系的和谐),升于合(三方关系的合作),强于He(技术支撑下的共赢文化),最终归于禾(成人成才的目标)。

如此,在“道·和”的整体建构下,学校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和”课堂新生态,引发深化课改的新风潮。

课堂之道,用智引领,改革行动彰开放典型

课改的魅力,总是在师生生命的绽放中凸显。尽管这个过程总会伴随着不适应甚至痛苦,但教学之美就是在这样的“打破”与生成中释放出来的。

2018年12月21日,一场聚焦“一点两线——Y型”整体教改项目自主合作新课堂的展示活动在福州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澳门中华教育会、马尾儒江小学、马尾魁岐小学的教育同行与实验小学的教师共同参与,陈仕瑜等5位课改教师分别展示了学科成果汇报课——这是福州实验小学开启新课堂建设不到4个月时间的一次对外展示。当执教者真正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生态为之一变,令观摩者眼前一亮,课堂学习竟然可以这样有意思……

王国光颇为感慨: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真正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课堂中落地,培养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当2017年学校被评为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后,王国光引进专家团队构架起适合学校发展现状的“一点两线——Y型”系统优化提升的整体教改项目,即基于自主合作的基本教育理念,重新调整课堂结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班级授课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的对话单元,在充分自学基础上,与学习同伴碰撞对话。

2018年秋季开学前,围绕新课堂建设的教学改革项目正式启动,随即开启了教师培训工作。以教改项目首席专家刘爱军为代表的专家以还原现场、亲身体验的方式,带领学校教师深入学习、合作研究。随后,项目团队围绕生训和师训,通过搭建“发展共同体”,围绕课堂建设这个中心,推动高效自主、乐学创学的目标实现。

这一场围绕课堂的改革行动,与具有改革基因的学校文化和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的教师个体探索形成了某种“共振”。

从小梦想当教师的杨承军, 2013年担任副校长后依然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并提出基于生态学理论下的“六和”课堂主张。当他的研究和实践遇到瓶颈时,学校“一点两线——Y型”整体教改项目,助力他实现了新课堂建设的新突破。

从教超过30年的科学教师陈仕瑜自从投身自主合作新课堂,他的科学课迅速成为学校课改的示范课,陈仕瑜尝试制作不同的教具,以“专业”木工的水准为每个学生制作“声音盒子”,如此,才有了在《不同的声音》公开课上学生热情高涨探究合作的惊艳亮相。

数学教师方萃,不仅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问题,更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创编题目考父母、教父母,小组、班级内创编互考已然成为她的课堂风景。

语文教师王晓莺借助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放权,在“问题”孩子教育中家校合力,让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收获自信……

与此同时,学校在教育扶贫、促进学区均衡发展的“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中,组团赴长汀送教,展示自主合作新课堂建设成果,引领更多学校走上课改之路。

目前,学校课改实验年段9个班课堂模式已初步形成,课堂流程及小组建设也日趋稳定,课堂效益显著提升,教师教研从被动走向主动……这是学校传承“知·道·能·行”教育理念,深化课改形成的新课堂文化。

管理之道,用心点拨,百年老校绽时代新姿

管理的智慧,总缺不了用心和放手。当一所学校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时,那一定是开放和谐的文化起了作用。尽管许多校长可能做不到,但向这个方向努力的人不少,王国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国光信奉管理“三放”:放权、放下、放心。在这样的“放”中,他收获了师生的信任和喜爱,看到了干部的责任心,也成就了如今教师实施课改的“三放”。

走心的管理能创建出走心的环境。曾经面临拆迁时被学校果断“收藏”的市级文物宝琛书院与福州正谊书院、耕读书院共同形成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深宅古院内常常有学生的戏剧社团展演,有教师的课改教研,有班主任德育沙龙,有师生的品茶交流……在古与今、旧与新的碰撞中不断擦出教育的火花。

学校有可以读书赏画的“宝琛亭”,可以种植的空中智慧农业生态园,更让学生惊喜的是,在教学楼顶上竟然“生”出运动场,让每一次运动仿佛“空中的行走”……一向重视体育和科技的福州实验小学,发挥每一个空间、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引领学生走向健康、科创的新领域。

在福州实验小学,每周二四上午“明日阅读”的半小时,成为学生最幸福的阅读时光。他们不仅可以自主阅读,还能分享阅读故事,在课业减负的背景下,找到品味“书香”的新途径。有意思的是,学生不仅读书更“写书”,每年毕业生总会赠送学校一份带着墨香的礼物——学生历年精彩作品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入选的作品,所以书名为《一个人都不少》,并被收藏在学校图书馆。后来,有厉害的学生索性一个人成书《一人也很好》;有学生建议校长也写一本书,于是王国光也编著了一本《一篇都不能少》,给学生提供写好作文的入门钥匙……“三本书”,就这样成为学校的另一道风景。

不仅如此,福州实验小学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单位,他们牵手福建省科技馆,成为“馆校结合基地校”;组织二年级学生上AI体验课,并向全省23个贫困县转播,由此拉开人工智能教育的序幕……这些都让百年老校迸发出时代的新魅力。

4月底,一场聚焦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年会即将在福州实验小学举办,“道·和”教育的风采将面向全国展示。

王国光希望,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实验小学人能从“教学小道”走向“教育大道”,以思想引领行动,并借助新路径、新方法走向对教育规律的深度探求,循道而行,成就百年老校的新风貌、新价值。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