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走向深度的高效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杜金山 来源:中国教师报

高效课堂问世20多年,未来将走向深度,走向整体,形成新的教育文化。

文化,我看重的是它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全面性。

走向深度首先是入口的深度。新文化的形成,需要选择一个看得见的入口。课改,也是如此。与此前的其他改革者多选择评价、课程和组织形态变革为入口不同,如今我们选择课堂、选择教学入口,难度更大,但距离目标更近。

难度大在哪?选择课堂意味着改革者并没有对进程的掌控力,而且这是一个势不均力不敌的长期博弈,代价很高,风险极大。但是这样的入口距目标最近,因为这是把课程改革由“名词性”改革变为“动词性”改革的过程,距新的教育文化的形成仅一步之遥了。

走向深度其次还包括路径的深度。改变培养人的方式,才可能实现高效率培养人的目标。历次课改,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方式怎么变绝不取决于方式本身,如果我们的着力点总是放在方式改变上,不仅阻力大,而且会不断复辟和反弹。高效课堂一方面会在流程、规约等“方式”方面直接下硬功夫,另一方面还在寻找决定方式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走向了深度的第二个台阶——关系。

关系,指万事万物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甚至决定主体双方的生命状态。人的生命状态也是人的成长状态,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舒展的、生动的,还是压抑的,对未成年人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课堂和以生命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高效课堂,学生的生命状态差异很大。追求这样的生命状态,需要从改变课堂内生命主体间的关系入手。

基层课改实践中,关系有三次晋级:第一次晋级发生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先学后教的流程,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是第一次在教中心的前提下,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变化。第二次和第三次晋级,都发生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初期,率先挑战了教师的霸权地位,通过“去讲台”开始了“学中心”师生关系的构建。但很快,师生“一哥”之争就开始了。显然,我们的思维被限制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二元世界”中了,如果不考虑角色会怎样?于是,第三种师生关系产生了,第三种教学关系也产生了。

走向深度的第三步是改人。方式取决于关系,而关系又取决于人的身份、地位等。所以,课改改到深处必须改人,方法就是去除师生角色的限定。

走向深度的第四步是改心。关系取决于人。显然,代表人的是人心,课改至深之处是改人心。谁能改一个人的心呢?只能靠理智的自己去改变情感的自己。

最后,要走向整体。文化的全覆盖决定了课改必须是整体设计。所以,无论是课堂、技术等,都不是课改的终极目的,它们兼具有过程性和工具性。只要符合了高效课堂要求的生命状态,符合了高效课堂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符合了人内心的积极状态,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高效课堂”。

(作者系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