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课改要有一颗纯粹的心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徐 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是我们课改人的聚集地、教导团,某种程度上更是我们的精神原乡,让我们在高效课堂这面旗帜下,共同研究、共同反思、协力前行。

无疑,高效课堂改革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动与静、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以及学科素养落实,等等,有些问题还会引发一些争论。但是反过来说,是不是因为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就质疑高效课堂的实践与价值呢?我认为不应该。我们要反思,反思高效课堂的实践,反思高效课堂的价值,以进一步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初心。

站在基层实践的视角,立足寻找现实可能的哲学方法论,就当下高效课堂建设趋势而言,我认为有三对关系值得思考。

一是前和后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改革要前瞻,未来的课堂会突破有限的时空概念,走向更广阔的课程概念;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往后看,要看到中国古老的教育智慧和世界集大成的教育家的智慧。

二是上和下的关系。一堂课本身是知识的运行,呈现出思维的逻辑,它的下面是生活的底色,上面则是人。因此,课堂、生活、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下一步高效课堂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个趋势。

三是加和减的关系。课堂上,师生在什么问题上、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问题上、什么时候做减法?

一方面,每位教师都有无限可能,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教师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课堂的现实可能。对于当下的课堂改革,从跨界的思维来看,教师要敢于拆掉“自己的房子”,然后把自己的东西和学生的东西揉在一起建造“新的房子”。因为成功的改革从来都不是强调谁战胜谁,而一定是相向而行的妥协。江苏省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本真课堂共同体活动中,着力突出“非常6+1”的要求,就是想在处理上述三对关系上做一点努力:

第一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基本功不能丢;第二是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新的学习载体,也是一个必然的方向;第三是练习和作业,不管学习的方式怎么变,没有练,就没有习得;第四是多媒体的应用,许多教师用PPT,到底是黑板板书的替换,还是一种师生融合式的参与;第五是细节的创新,体系化的课堂、流程性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基础的夯实,但更多细节的捕捉却成为师生终身的记忆;第六是课程的迁移,就是以课程的理念引领优化我们的传统课堂。

为了将这六个方面融合起来,并落到实处,我们还提倡要让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带一个学生社团,这是潜移默化的一个“1”。

总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课改进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在理想和现实中间,追求可能、可行的方案。对此,我也有两项自我要求:一个是信心,我们要相信高效课堂,坚持走下去;另一个是定力,我们要以巨大的定力来推动课改。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的不只是个人的功名利禄,更是中国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话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我想,只要每个改革者都有一颗纯粹的心,就能更好更快地推动我们的课改。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