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改下半场,高效课堂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王红顺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课改进入到下半场,围绕高效课堂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我有四个观点。

第一,对高效课堂推进的认识。课改从“速成论”走向长期的“持久论”;从运动式课改走向常态式课改;从局部的碎片化课改走向系统的生态式改革;从课堂点状线状、文化技术的改进走向平面立体、直面学科本质问题解决的课改;从发烧友、粉丝凭激情推进的改革走向普通教师参与、理性的科学改革;从模仿、统一意志的改革走向多级建模的校本化改革。

第二,高效课堂后半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民主、平等、安全、尊重、容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文化因子,改变教与学的顺序、关系、结构、性质、意义,关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运用,这些属于课改的技术因子,文化因子、技术因子的改革皆属于追求正确的方法。同时,还要直击学习内容选择、问题设计等学科本质的改革,最终达到课改的理想目标。

第三,课改需要谋变、赋能。课改需要不断打破新的思维定式;改革者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与时俱进。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多在改变教学关系上。当单纯改变教学关系遇到瓶颈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即植入科学技术因子——对接互联网、植入思维工具等。因此,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是:课堂流程本身要不断纠偏、深化、迭代、重构;课堂上要植入如思维导图、鱼骨图、康奈尔笔记、学习导图等学习工具;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触合,借助大数据实现学情判断,从感觉、经验、定性走向科学、理性定量。另外,当前合作学习的课堂需要植入三种思维:互联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这三种思维元素若与合作学习理念“杂交”,借助“杂交”优势必让高效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第四,课改还需要统筹引领。目前基层课改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大学三段互不衔接,使课改形式、目标定位有重复更有盲区,需要立足16年三段统筹。同样,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需要立足16年三段整体规划。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全学段统筹,战略布局,也需要师范院校理论引领,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以此助力高效课堂的深层次推进。

(作者系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