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负暄琐话·唐才子传

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石继航 来源:中国教师报

张若虚人如其名,当真是“深藏若虚”,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都是嗜酒如狂的人,张若虚既与他们齐名,想必也是好酒量。张若虚一生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是个真正淡泊于世的人,既没有像贺知章那样做了朝中大官,也没有像张旭那样在当时就声名鹊起。据记载,张若虚只当过“兖州兵曹”,是个不起眼的小官。

虽然张若虚官职不高,诗也只传下来两首,但仅凭《春江花月夜》就足以名垂千古。当然,张若虚的另一首《代答闺梦还》虽然不如《春江花月夜》有名,但也很有文学价值: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然而,《春江花月夜》写得实在太好了,所以上面这首诗就像明月边的星星,光芒全被掩盖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本身就美不胜收,而张若虚这首诗更透着恬静、空旷、高远、空灵、宛转、幽美的意境。春江、落花、明月、夜色,仿佛是一曲优美的小夜曲,真如闻一多先生称赞的那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对后世影响很大,像《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就是完全效仿而成的: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本来林黛玉这首诗也是非常不错的,但如果非要与《春江花月夜》对比,那还是逊色不少。《春江花月夜》气象广阔、胸怀博大,正像闻一多所言,“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几句写春江月夜,描绘出一个真切自然的画面。于是,下面很自然地转到作者的思古幽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几句气象开阔,尤其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与那些只是哀鸣“人生如梦”的句子并不一样,而是思接千古,悠远绵长。后来,李白也受张若虚影响,在他的《把酒问月》中感叹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春江花月夜》中也有离愁别恨的句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但是,这种离愁是“小别”,不是那种“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生离死别。

诗的最后写道: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美丽的春江画卷中,已经有人乘着月色回家,等待归人和思妇的将是美好和甜蜜。这种氛围与春、江、花、月、夜这几个字是多么和谐,也感受到大唐盛世时的祥和安乐。

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可谓毫不为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