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黄文和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师强则教育强。但现实中许多教师自觉成长意识不强、专业素养与教育未来发展不匹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基于此,福建省德化县立足区域实际,以实施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以组织开展“上有质量的课”为载体,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德化县将教师人文素养提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教师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德养成、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等结合起来。组织全县学校实施读书工程,创设读书环境,引导教师拓宽视野,提升教育能力与品质。如县实验小学在不断充实图书馆、阅览室图书和建立教师书吧的同时,举办“致真讲坛”读书交流活动,成立“启明星”读书会,在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外,提升人文素养。

二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教师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因许多师范院校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科教学不系统、缺少实践等因素,课堂驾驭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再加工”。县教育局把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作为实施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基本功,以教学设计、授课能力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备项目,并定期组织同类学校、同学科、同年龄段教师进行展示,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用代训、以做代学、以考促用”的比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学科育人能力。

三是授课能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从关注“教育学”到研究“学习学”,提高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德化县通过组织开展“上有质量的课”,改变课堂结构,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转变教育观念,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发现、探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抓用心教学,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强化薄弱环节跟踪管理与提升,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促建章立制,形成“研究—推动—应用”的教研活动体系和“监测—反馈—评价”的教学管理机制,积极调动教师不断探索“上有质量的课”新路子,构建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有质量的课堂。

四是信息素养。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提速,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这些为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在实施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时,德化县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一方面,以德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师发展研修平台为着力点,整合相关资源,构建以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为技术支撑的新平台,为一线教师提供高效、稳定、便捷、安全的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订单式”“校本化”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练好“互联网+教育”基本功,掌握PPT、电子白板以及各学科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掌握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方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县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