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负暄琐话

浮生若梦

发布时间:2019-04-30 作者:付 云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让人感喟不止。清代文人沈复取其意,写成《浮生六记》一书。此书在当时名气不大,后来由清代王韬的妻兄于苏州的冷摊偶然得之,交付王韬后才得以出版,后经俞平伯点校,首次以单行本刊行。全书共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各卷均有一字点睛,最后两卷已佚。

沈复字三白,生于清乾隆年间,是个不出名的画师,若不是《浮生六记》,他的名字恐怕早已湮没。沈复19岁时娶得两小无猜的陈芸为妻,陈芸长得“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又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再加上不落俗套的生活品味,难怪林语堂要称赞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新婚燕尔,沈复因为跟随武林赵省斋先生读书,不得不同妻子告别。离家期间,他毫不避讳地写下对妻子的思念:“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赵先生看出他的心意,便给了他10个题目,让他暂时回家看书,沈复“喜同戍人得赦”。沈复镌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两方,自己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为书信往来之用。

可惜好景不长,夫妻二人因误会被赶出家门,只得寄居友人鲁半舫的萧爽楼。两年后误会解除,二人回到沈家,谁知又生出憨园之事!陈芸悲愤之下引发血疾,身体愈发虚弱。不久,沈家家道中落,沈复被迫经商,身为文人的他又怎懂得经营,自然入不敷出。又因给友人担保借钱,债主唯沈复是问,甚至于年底追债至其父处。沈父大怒,夫妻二人只得再次离家。关于这一段情节,《浮生六记》描写得极为感人:

将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强颜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逢森闻声亦起,呻曰:“母何为?”芸曰:“将出门就医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远耳。汝与姊相安在家,毋讨祖母嫌。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鸡声三唱,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青君恐惊人,急掩其口而慰之。当是时,余两人寸肠已断,不能复作一语,但止以“勿哭”而已。

从此,沈复和陈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余生。

在电视剧里看过太多临死前话别的桥段,总感觉太假,直至看到陈芸临终前的话语——那种唯恐时日不多的恐惧,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芸又唏嘘曰:“妾若稍有生机一线,断不敢惊君听闻。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无日矣。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如无力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居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肠欲裂,不觉惨然大恸。

陈芸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沈复对她的怀念却是绵长的。沈复于陈芸去世3年后,陆续写下此书,他们没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传奇,有的只是平凡、真挚的爱情。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道: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个听雨的画面涵盖了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使人怅然若失。沈复的一生大抵也可以这样来概括:童年衣食无忧,“天之厚我可谓至矣”;青年伉俪相伴,“人间之乐,无过于此”;中年陷于父母与妻子的矛盾之中,“已非生人之境也”,妻子殁后,“不知梦醒何时”。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城一中)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1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