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的孩子缺乏自信,麻烦您在学校多给他一些鼓励!”这是刚接班时我收到最多的短信。面对家长类似的说法,我并不认同,倒不如改成“老师,我的孩子缺乏自信,麻烦您多给他一些机会锻炼。”
我始终认为,学生的自信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一次次成功中获得的。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过程,会给他一种内在的刺激,而自信便来源于此,它是在实践土壤里开出的绚烂花朵。因此,我在带班过程中会侧重为每一个学生安排适合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学生大鹏的成绩很差,作业经常不写,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聊天时,他对我说:“我学习差,做什么都不对,写也写不好。”
当下的环境里,学习差的学生很容易“一无是处”,因为在不断的批评声中,他为了保护自己,把对自己的期待和定位一再压低。
刚开学,我就让每个学生写一张“三向”工作意向书,我把班里所需要做的事情分成47份,在每一份工作的后面写上入职要求、评价标准和奖惩额度,并发到微信公众号让家长知悉。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提交3个求职意向,班委会再进行统计分配。
我发现,大鹏交上来的是空白页,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不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入职要求。我把他叫来,一起对所有的工作进行了细致解读。他比较粗心,绿植管理一类的细致工作可能做不好,但是他人高马大,是擦黑板的最佳人选。起初他还一再推辞,我承诺每次都会提醒,他才勉强答应。
对于学生的工作评价,也分为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受众评价,如绿植管理的受众是每个学生,擦黑板的评价者自然就是老师;其次是考核评价,即副班长在班级日志上的记录;再次是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体现的是自己对工作完成的满意度。
我与任课老师交流后,大鹏的受众满意度达到了97分,考核满意度满分,唯有他自己的打分比较低,只有70分,但他仍然以267的高分成为岗位小能手。除他之外,还有26个学生获选,其中有不少是在学习方面被贴上后进标签的学生。
这样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一个多学期,我会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挑选符合其特点的工作,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提醒和关注,希望他们能够在一点一滴的成功里获得自信。
所谓“后进生”,只不过是还没有找到方向的“优等生”而已。我在班里很少用主观评价来肯定学生,因为我不希望学生将自我评价完全依附于别人的意见,而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独立的自我觉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提升自我效能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8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