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负暄琐话

柳永:一个“流浪歌手”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9-05-07 作者:张丽娟 来源:中国教师报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民间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美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柳永词格调甚低,难以与那些宋词大家相提并论。

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细读柳永《乐章集》的篇目,会发现有些句子的确过于露骨:“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锦被里、馀香犹在。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愿奶奶、兰人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无怪乎会引起富贵宰相晏殊的鄙夷,会被许多评论家讥为“淫亵卑俗”,王国维甚至认为:屯田轻薄子,写不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正统观点认为,词即使写爱情相思,也应该含而不露,比如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而不是“针线闲拈伴伊坐”。可是,如果细细比较“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闺中少妇,“针线闲拈伴伊坐”的市井女子,会不会觉得后者身上更多了几分真实可感的生命气息呢?王国维主张“要眇宜修”,但也非常看重真实,他在《人间词话》里说:“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 所谓“游词”,就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柳永恰恰写出了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情感,甚至真实的欲望,因此获得广泛认可。

柳永多写男女间的离愁别恨,显得有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如果从词的起源和最初的功用来分析,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词从问世以来,主要是当作“流行歌曲”在酒宴中供歌女演唱的,这样的场合和用途使词的题材常局限于男女相思离别。许多有抱负的政治家,写起词来也是极尽柔媚之能事,比如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范仲淹的“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等,不过是他们的词更加精微雅致罢了。

柳永的许多羁旅词和离别词,“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王国维评价柳永的《八声甘州》,“伫兴之作 ,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苏东坡也认为“渐霜风凄紧”三句“不减唐人高处”。事实上,柳永羁旅词的内容已经明显有别于他以前的词人,不同于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也不同于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柳永写“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可以看出他的确将词的内容从“春女善怀”变为“秋士易感”,把相思离别从狭小的闺阁庭院移到了广阔的天地间,而且融入了才人志士的失意之悲,大大拓展了词的境界。

柳永完全可以凭借他的《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作品而彪炳词史,而他另外的贡献在于开创——创体、创技、创意。柳永大量创制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被词评家称为“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在宋代所用的近千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到柳永,体制才开始真正完备。

作为具有创制之功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无不受惠于柳永。叶嘉莹评价柳永:“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夏敬观则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两大词家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

作为一个开拓性的词家,柳永生前没有得到主流社会认可,以致穷困潦倒,寂寂而终。宋史没有给柳永立传,他的生平事迹还有许多有待考证。柳永的生卒年出入极大,而关于“奉旨填词”的真伪、“改名”的具体时间、娶了几任妻子、有没有儿子、死后葬身何处等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这对柳永来说,似乎不太公平。

有人认为,“柳永是落空了的一生,苏东坡是完成了的一生”,我不这样认为。柳永也是完成了的一生,他完成了一个浪漫词人的志意,在寻找中回望,在奔波中叹息,在行走和歌唱中完成了一个“流浪歌手”最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