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完老家附近的景致,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细想之后,原来一直挂在心里的,还是那泓清泉。昨天刚下过雨,心之所向,索性穿了水鞋,去拜访它。
路边的蓄水池已经废弃,竹园里的老井业已枯干,新赠的自来水出了故障,岳父还是习惯去山外边挑水。“活动活动,人精神些。你们挑不动,还是我去。”他说。担水绝不是个轻松活,一来回需要半个小时,回来时还是慢上坡。忙天里,岳父岳母加班都要挑几挑子水,一家老小连同牲口饮用,着实需要一个劳力忙活半天。
刚来陈家沟那几年,妻子和我甚是体谅父母,想方设法去沟口挑脏水饮牲口,到沟底水坑边挑井水洗漱。最困难的就是到泉眼里挑吃的水了,因为路程更远些,路很不好走,有时还会碰坏了水桶,擦伤身子。岳父家准备了十几个水桶,大小水盆五六个,水缸两个——在这个家里,水是缺物,却被勤劳细心的二老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起来,从没真的缺过。
这样想着,不觉间就来到了沟底,听到了咕嘟咕嘟的流水声。踩着厚厚的枯叶,拨开密密的刺条,心中的一股热流终于释放出来——我见到了梦中的泉。
充满爱恋地欣赏它的娇容,就像当年妻子给我的感觉。那是怎样一种美啊!该是鸭蛋脸型吧?二八分的发型,似乎就是为了撩起那最多的一绺,来彰显它细腻水滑的脸蛋。大地母亲把绿色的水苔镶嵌在它的秀发上,那些不知名的小叶子簇拥在一起,向阳的葱绿、浸水的黑绿、石缝里的墨绿。我忍不住地给它拍下视频,欣赏着它横卧山根的睡姿。泉底右边有几块圆润的赭色石头,细沙从山体里游走出来浮在泉中央,还摆动着裙褶。我知道,我确实是动情了,一种久违的情愫。
伸出双手捧一掬泉水,一种细润柔滑的酥麻感立刻在全身扩散开来。忍不住品品这家乡的味道,清凉、爽口,这甘冽的泉!坐在山石上遐想连篇,如果柳宗元能找到它,就不会再有“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的慨叹了吧?
初来陈家沟时,岳母介绍,“泉眼洼儿里的水,舀一瓢,还一瓢”。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教我们知道报答。泉眼无声惜细流,也像过日子一样,需要细水长流。不远处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175水位线,难得这股泉水成了一道沟的一支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既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又永远积极向上。
想起以往的日子,无论怎样艰难也都挺了过来。就像这陈家沟的泉水一般,绵绵不绝地流淌着。
与老人一样,我愿继续挑起这根扁担,给后辈讲起这陈家沟的泉。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29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