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发现教学原创成果

问题导学 深化课改

发布时间:2019-06-18 作者:曹永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如何突破课改瓶颈,提高课堂实效?如何避免在教学模式中陷入僵化?北京市房山第二中学结合课改实际,2017年9月以“七要素问题导学”拉开“二次深化课堂改革”的序幕。本期特别聚焦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十年课改不寻常!建校44年的北京市房山第二中学,一直秉持“用心育人,以爱圆梦”的理念,落实素质教育,大刀阔斧进行课堂改革。从2009年到2019年,借助“四学一检”教学模式,学校发展成为房山区课改的一面旗帜。

然而,最初模式的“红利”不可能长期存在。为了避免“导学、独学、研学、展学、检学”逐渐僵化,也为了破解课堂过分流程化的问题,学校跳出“模式”,在深化课改的路上改进“四学一检”,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的“七要素问题导学”,真正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在“问题导学”中深化课改

为了配合“七要素问题导学”的推进,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高效课堂的相关书籍,通过学习,教师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七要素问题导学”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七要素”即:学情调研、独学、合学、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小结。

“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的解决问题为重点,以教师的精讲点拨为辅助,让学生在设问与释问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可以说,“七要素问题导学”与“四学一检”相比,将学情放到首位,一切根据学情定环节、定流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定内容,去掉了固化的模式与一成不变的流程,呈现出多元化的课堂状态。

为了让课堂流程更具实效、便于操作,学校课程中心编制了“七要素问题导学师生指导手册”,分为六部分内容:“七要素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介;教师课前准备——课前;教学流程——课中;教学流程——课后;课型化研究;反思与成长。

课堂流程方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时间维度对师生提出具体要求,对教学流程如何操作,如何灵活体现“七要素”做了详细说明,并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解读,让教师明白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导学案上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比如,预习展示课——寻法;提升展示课——展法;巩固展示课——用法。可以说,“指导手册”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文本,教师通过集体学习,课上操作领会,逐渐能娴熟地驾驭不同类型的课堂,并创造性地凸显课堂特色。

在科研引领中强化意识

优秀的团队是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精编导学案,群策群力,查找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焦点问题,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专题;植根课堂,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究“七要素”教学流程,落实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本学科教学定期进行课堂诊断,对亮点进行总结,对困惑进行梳理;瞄准某一节课的得与失,尤其是由学生碰撞出来让师生感到惊喜的瞬间与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教师按照“指导手册”科学施教,巩固课改成果,不断完善“七要素问题导学”实施方案,打造高品质课堂,完成由“形”向“质”的转化。

树立七种意识。备课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小团队,是落实高效课堂理念的主阵地,因此校领导承包教研组,深度参与教研组活动,同时要求备课组长树立课改意识、带头意识、团队意识、学科意识、研究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学校坚持两周召开一次备课组长会议,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分享、提升。

“学业监控中心”负责通报检查情况,如各学科对“七要素”理念落实情况,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情况,导学案与教案的使用情况,集错本及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常态课”的表现情况等。公示每位教师一个月的量化得分作为年终评优评先依据。

“课堂研究中心”会对“督查组”及“学业监控中心”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建设性整改意见,对课改经验与成果进行总结,写出当月教研简报和下月课堂研究重点,下发各备课组。

例如,数学组结合学科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打造高效课堂的几个方面:重学案、抓对子、讲方式、重验收、暗出招;英语组的听说训练已形成系列;语文组在课型的创新上有自己的亮点。各学科通过交流碰撞,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共同研究破解之法,比如在备展环节快慢不一,慢的严重影响课堂进度,数学组把本学科的做法同大家分享:在黑板上设计一个报到站,完成备展按报到先后进行小组加分,问题迎刃而解。

在同伴互助中提升实效

学校以学科组和学习型小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

例如,数学组对“精讲点拨”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把所得所感在全体教师会上与大家进行分享:精讲点拨不是课堂中的某一固定环节,它是根据学情的需要而设计,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讲点拨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的需要,围绕问题和困惑,以启发、点拨、激励为主,侧重方法指导,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的内容要抓住时机,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而时多时少、时深时浅。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教师不断的追问引领、自己不断的反馈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总之,精讲点拨无处不在,完全由学情决定,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环节。

通过分享,教师对“七要素”流程与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精讲点拨不再畏首畏尾,而是抓住节点,点拨及时而不超时,充分发挥教师高瞻远瞩、醍醐灌顶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人善“导”,巧于设疑;有人上课善“点”,发幽探微;有人上课善“评”,议论风生。

语文组也对“学情调研”进行了解读:“七要素”把学情放在首位,突出学情的重要,改变过去刻意追求环节的完整,其实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要根据“学情”进行设计与调整。

课堂中的学情调研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调研,比如课本内容的标记、导学案的完成进度及质量等;学生合作讨论的状态、收获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收获及困惑。教师根据反馈回来的学情实时调整授课流程。

因此,课堂设计是动态的,预设的环节是动态的。

例如李卫国的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师通过课上走进小组进行学情调研,及时调整预设策略,并根据人物角色进行重新分组展示,得到听课者的一致认可。课堂上大容量、快节奏,完整体现“七要素”以“学情定教”的核心理念。

“七要素问题导学”的推进,进一步改变了师生的生命状态,还原了学校的生命活力。如今的房山二中,课堂充满乐趣,教师充满干劲,走进课堂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学习能量场,师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中深化,在展示中张扬,在精讲点拨中共享课堂的快乐,构建起和谐、高效的生命共同体。

(作者系北京市房山第二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19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