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发布时间:2019-09-17 作者:王豪杰 杜晓波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课堂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作为落实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了三条策略进行探索。

在情境中走向真实学习。在深度学习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最佳路径。因此,我们给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定义为:情境和活动的基础目的是引发学生的经验,在能有效唤醒学生经验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

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和活动?我们确立了三个途径:一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充满了物理现象和事实,对于许多概念,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引进情境和活动进行创设。比如,压强概念的引入,教师出示三个情境和问题:重量相同的汽车和履带拖拉机在松软的土地上,谁更容易陷到地里,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气把一根针和一根钢筋扎进木头板,谁更容易扎进去,为什么?装满货的汽车和空车走过一条土路时,谁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谁留下的痕迹深?为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他们体会到压强的两个因素——压力与面积,更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构。

二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而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是搭建思维支架:一些知识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相应的思维方式没有建立,如学习《浮力的大小》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先做了两组分别涉及物体大小、液体密度变化的实验,初步感受物体所受浮力相关联系后再进行教学,提前做好了思维引导。

用问题激发探究。问题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高质量的问题是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

在问题和任务的设置方式上,我们确定了三个原则:结构化、层次化和探究性。所谓结构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要形成体系,构建一个总问题、分问题、子问题的结构体系,让结构本身也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工具。比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课中,教师在实验后设计了以下问题结构:进行实验一后分析,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该如何区别?通过结构化问题,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搭建框架。

所谓层次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通过“剥笋式”架构,构建一个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广度到深度的问题链,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问题的价值在探究。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如果在写作业时摩擦力消失,会出现什么状况?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很明显,只有第二个问题考虑了范围的控制性和问题的综合性,才更具思考的价值。

五步提问法引导思维深化。在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后,教师针对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提问方式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为提升提问质量,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五步提问法:教师根据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当学生思路清晰、思考到位后,教师梳理归纳评价。

知识的价值在于探究,知识只有经过思维加工和过程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建构,并发挥其育人价值。只要我们把人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付诸实践和探索,我们的课堂就会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研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安阳市基础教研课题《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1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