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争鸣

乡村教师流失“另类解读”

发布时间:2020-06-09 作者:徐 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对于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指出危害者不计其数。总体观之,学者们多是视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为洪水猛兽,并给出相应建议,试图让乡村教师“留下来”,扎根乡土、长期任教。平心而论,学者们的分析不无可取之处,苦心孤诣更是毋庸置疑。然而统筹地看,对乡村教师流失行为本身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学者们大多语焉不详甚至只字未提,这势必有碍于对乡村教师流失现象分析的严谨性,也无益于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的妥善解决。

一般而言,乡村教师多半因生活所困而离职。比如某农村代课教师,虽执教有方,颇受乡亲尊重,但受困于工资微薄,无法供孩子上学,只能弃教外出打工。比如某乡村教师,由于工资经常欠发,维持生计都变得困难,无奈之下只能弃教养猪。此类肇始于生活压力而离职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乡村教师通过离职或前往更发达的地域求职,追求更高的收入,谋求体面的生活,这契合普遍的人性,符合常理。

客观而言,为数不少的乡村教师选择“逃离”,是拜基层学校严苛的管理制度所赐。当前,部分基层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日益繁多,这让教师分身乏术、苦不堪言。更为糟糕的是,某些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的行事作风往往成了压垮乡村教师留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某教师所言,“在我们这里,特别是在村校,教师很压抑。因为有一些领导动不动就用下岗等威胁教师”。就乡村教育而言,基层管理和作风未有明显改善,恐怕与乡村教师离职还不够便捷、流失数量还不够多休戚相关。反言之,如果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能够自主地选择离职,就会倒逼乡村学校管理制度和领导作风的完善。

长期以来,政府和学界层面之所以大力防止乡村教师流失,是顾及乡村孩子的上学问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跟随父母进城就学,而留在乡村就读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减少。在此背景下,乡村教师的流失或流动不仅变得必要,而且还要强化,以满足乡村孩子涌入城市后产生的教育需求。

由上观之,乡村教师的流失既是人之常情,又能倒逼基层教育治理的完善。或许有人会担心,乡村教师会纷纷远走高飞,乡村教育会出现无师可教的状况。平心而论,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却有违部分乡村教师主动扎根乡土、无私奉献的实情。对于此类自愿留任的乡村教师,政府层面应加大投入,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他们早日成为持续支撑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为了应对乡村教师流失的局面,可以考虑采取教师全员轮换、轮岗交流、支教支援等权宜之计,对乡村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补充。

总之,对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我们既不能等闲视之,但也不必草木皆兵。究其原委,乡村教师的流失既自有其内在动力,也契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势。

(作者单位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