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20 作者:郭振有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更加重视人的生命。现在许多地方都把生命教育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教育的思想和智慧。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可以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本源和前提,又是教育的本质和全部。没有生命哪来的教育?不敬畏生命的教育,一定是最坏的教育。

说到底,生命教育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言万语就是讲人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些全都是生命教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阐明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人是什么?怎样认识人的地位?中西方不同,“中国人喜欢把‘天’‘人’配合着讲”。钱穆先生一生多次讲天人关系,但到晚年才悟到“‘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季羡林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显出“天人合一”观对人类生存的深刻影响。

那么,人在天地宇宙,即大自然中占什么地位?

天地之间人为贵,贵就贵在人有道德。“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周敦颐《通书》)。天地宇宙给人创造了生存空间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人类应有的道德。

天人合一观意义十分重大。它告诉我们,人是最伟大的,每个人都是天地之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敬畏、珍爱、发展自己的生命,展示生命的价值。同时,要有民胞物与的胸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像古人禹、稷那样“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孟子·离娄下》)。我们要把每个人当人,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在学校尊师爱生,在社会尊老爱幼。

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人、对生命的认识肤浅,轻视生命、随意伤害生命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和生命教育放在第一位。

传统文化论述了人如何应对社会突发的机遇和挑战。我想以《周易》为例。熊十力先生明确提出,“《易》学,不妨名之为生命哲学”。《易》曰“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尊重、敬畏、保护生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

《周易》从第一第二乾坤两卦展开,乾卦启示人要效法天道,像天行健那样自强不息。“朝乾夕惕”,白天勤奋工作而不懈怠,晚上也谨慎小心。坤卦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启示人要加强道德修养,像大地那样生长和容载万物。这两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也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就是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战胜各种艰难曲折走过来的。

此后各卦依次告诫人们,在生命进程中一定会遇到险难,这时要发挥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创造新的生活。就像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样(屯卦第三);人的幼稚蒙昧时期,生命走向有不确定性,要“蒙以养德”,引导幼童走正确的道路(蒙卦第四);人类活着就需要衣食供应,为此要注重生产,开发物资,使人类相生相养(需卦第五);因为生活资源不足,就可能发生争端、争斗,要及早预防(讼卦第六);争端、竞争发展严重,就会引发群众运动,要谨慎解决,防止小人乱邦(师卦第七);人不能独立生存,只有互相关心、支持、辅助,而后可以共存共荣。就像这次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样(比卦第八)……《周易》64卦,每一卦都从阴阳两个方面讲做人应该有什么道德和不应该有什么行为,对人生、对生命做了非常全面但特别简洁、精辟、深刻、透彻的论述。其他典籍中也有许多相似的论述。这些都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料。

传统文化阐述了人在天地之间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古人反复讲,人生活在天地宇宙之中,就要承担宇宙赋予人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士君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责任。

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生命本质和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存在的精神支撑。人的生命不应是盲目的本能冲动,而应有高尚的价值观,并努力去实现,以提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国家的存在要依赖于国民有道德。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讲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做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归纳起来都是生命教育的内容。

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有许多不珍视、不敬畏生命的现象,导致学生身体、心理负担过重。有一位小学校长说,什么是好教育?一句话,就是睡好觉,不跳楼。这可能不算是好教育,但做不到这一点,肯定不是好教育。在学校乃至全社会,加强生命教育是一项至为紧迫也是永久的任务。

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举全部力量战胜疫情,这本身就是一场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生命教育。同时,中华文化几千年形成的五常道德——仁、义、礼、智、信,在抗疫中得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举国一心,严守纪律;依靠科学,精准施策;诚敬信实,笃诚笃行等。全国上下涌现出一大批抗疫英雄,可歌可泣,树立了生命教育最鲜活的榜样。这是一场让人刻骨铭心的生命教育!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对我们整个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素质,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敬德书院副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1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