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班级叙事

让倾听“在场”

发布时间:2020-11-17 作者:金 晶 来源:中国教师报

每个双周周五放学前,一定是个“动荡日”,因为这一天是班级座位轮换日。当班委一声号令“换座位”,桌椅板凳声、水杯落地声、书包翻滚声,声声入耳。

经历若干次喧闹杂乱后,我与学生约法三章:推选一位“指挥员”调度;礼让远距离同学;控制音量。“指挥员”上岗后有计划地指挥换座位,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顺序,避免了文具、水杯跌落,种种尖叫声也少了,这之后再轮换座位就安静多了。

看到这样的变化,我自然很高兴。于是又提出新建议:加快速度。每当新一次轮换,我便记下所用时间,9分钟、7分钟、5分钟……每次刷新纪录,学生都激动不已,仿佛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举动。

轮换座位是一件小事,但让我看到“挑战速度”的效果。除了挑战,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做好这件事?

新班组建后,同样要面临熟悉的“动荡”,我早有心理准备。

那是学生第一次调整座位。新换的桌椅非常重,才入初中的学生看起来力不从心,咣当声不断。我轻声提醒:先帮路程最远的同学出去,先让座位靠里的同学进去。学生有序了,但还是进程缓慢。

转机出现了,小栾和小张撸起袖子,扛起桌椅,一张、两张……湿漉漉的头发糊在脸上,满脸通红。

第九分钟,教室安静下来,学生纷纷落座。我整理好语言,提议让得到他人帮助的学生举起手,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我又提议学生大声喊出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名字。我听到了“小栾”“小张”……声音此起彼伏,每喊出一个名字,就像是举行了一场仪式。这次轮换座位无关挑战与速度,却始终温馨。

此后,我不再像过去那样与学生约法三章,只强调效率,而是默默关注时间。学期末前最后一次调整座位,时间在5分钟处定格,我更多了一重成就感。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缺少高高在上的指令,或许缺少一些倾听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令轮换座位并不难,事实证明此法效率更高,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班级生活中的学生除了互相较量和挑战,还有互相协作和共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容易陷入经验的误区,用个人体验、经验代替学生的内心需求和体验。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体验,鼓励他们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并与他人沟通,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更需要的品质和能力。

在新集体首次轮换座位结束后,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姓名,给予一个公共的场合输出感激,来去间是大家对彼此的认可。无关速度,却很有温度。也许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作为一个陪伴者,我感受到了荡漾在集体中的爱和温度。

班级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教育契机和资源,将自己的眼和心放在这个集体中,真正“在场”倾听、参与,播撒、酝酿、寻找、涵养学生积极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种子,在他们的生活中积淀具有积极的价值指向的情感经验,那么彼此收获的便是幸福。

在习惯说“快一点”的日子里,敢于说“慢”是勇气,也是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8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