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想力校长

李洪梅:守好乡村振兴主阵地

发布时间:2021-01-27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每年毕业季学生外流寥寥无几。在这所学校,教师都愿意把子女留在这里。因为,这所学校的掌舵人坚信,“教师是关键”“学生即希望”,守住这里的师生,就守住了乡村振兴主阵地。

——————————————————

“城里学校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都存在,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唤醒重振乡村学校的信心。”去年10月,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辽宁省教育厅在盘山县开展工作调研,李洪梅作为农村学校代表发言时说了这么一席话。

在李洪梅眼里,“当一所学校的存在超越了孤立的学校意义时,教师会把整个乡镇孩子的成长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教师的内驱力就会激发起来,并且这份责任感会代代传下去”。

“唤醒沉睡的巨人”

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尽管自己的身份和岗位不断变化,李洪梅的身影从未离开农村。现在的胡家学校是2009年合村并镇建立的学校,当时以学校为中心辐射方圆10公里,如今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又面临着新问题、新变化,比如师资的培养、课程的研发、活动的开设等,不一而足,但农村学校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有很多挑战,李洪梅从未动过“逃离”的念头。2018年1月,她从工作了30年的坝墙子镇调到胡家镇,开启融入“胡家人”的办学之旅。

当时,由于受到农村学生进城的影响,胡家学校初中部学生人数锐减,教师队伍人心惶惶,许多人在暗地里质疑:这个新任校长能行吗?

上任伊始,一向好强的李洪梅很少对教师提出要求,绝大多数时间是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的困难。她深入一线、扎根一线,一是为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让教师产生安全感;二是在教师工作出现失误时,体谅他们工作的具体处境,主动检讨自己在管理和指导上的疏忽,共同总结失误原因,指明弥补措施。在与大家共同面对问题中,她慢慢拉近与教师心的距离。

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人为的“堡垒”开始塌陷,许多教师开始相信“校长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初中部语文教师朱亚囡在一次大会上听见李洪梅对教师说,“学生惹你生气,你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要通知家长时,请你再等10分钟,等情绪稳定了再决定,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决定才是理智的”。朱亚囡说,“那一刻,校长带来的新思路,对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知道教育可以有另外一种样子”。

“大声表扬、小声建议”,李洪梅不是直接做决定而是要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取舍意识、成长意识。

为了激发教师成长,李洪梅把涉及制约农村学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顽疾进行了改革,她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有1/3是一线教师,并且每个参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教师都有一次当评委的机会,让教师知道相关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让教师放下心中的芥蒂。

“让工作在阳光下进行,打消教师工作的顾虑,学校里没有潜规则,只有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李洪梅坚定地说。

“凡事有布置、有方法、有督促、有评价,这是李洪梅对我们最大的精神引领”。许多教师道出心声。

沉睡的巨人开始苏醒。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称李洪梅为“梅姨”,李洪梅信奉的“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让教师有了奔头;通过挖掘老教师这座“富矿”,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处处开花……如今师生在胡家学校的状态焕然一新。

“学生即希望”

2020年暑假,即将小升初的史博林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升入胡家学校的初中部,与朝夕相处了6年的小伙伴继续一起求学,还是到县城就读离妈妈的工作单位更近一些。

在这个暑假,与史博林一样面临两难境地的共有9名学生。李洪梅不甘心自己辛苦培养的学生流失,“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她内心最笃定的事。她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做家长工作,谈中考招生制度、讲学校优惠政策,因势利导让家长知道外出学习的利与弊。

整个假期,李洪梅与家长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整个小学毕业年级走了4个”,李洪梅说,“有的孩子不想走,但确实有家长照顾不过来的现实情况”。

李洪梅心里清楚,学生是学校的希望。可学生为什么留下来,留下来怎样培养,如何增强学校的吸引力让家长、学生不想走?

走在胡家学校你会发现,学生入校、课间、就餐、放学等只要是集体的行动,都有言行规范。比如进校时,“穿戴整齐进学校,红领巾要佩戴好。轻声慢步别打闹,见了师长问声好”;课间时,“课前用品摆放好,文明如厕不拥挤。排队接水效率高,互助友爱不争吵”……

原来,这是胡家学校在小学阶段研发的学生一日行为习惯“8+8”方案,两个“8”分别指8个项目、8首歌谣。它涵盖了从学生入校到离校整日学习、生活的全部,并以朗朗上口歌谣的形式让学生识记。

“小学生处在模仿学习期,在性格、习惯上有很大的可塑性,此阶段是个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李洪梅进一步解释,“先让孩子背下来,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在许多时候,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和能力的问题,而是习惯不好,拖拉马虎、没有耐心。”李洪梅找到症结并对症下药。

不只是在行为习惯上,在课堂学习上,李洪梅提出课堂管理程序化建设——学生学习习惯的“4+4”策略,“4”分别指4个项目,包括坐的习惯、握笔写字习惯、读书习惯、整理习惯。每个项目配有4首歌谣,且每个项目都有指导方法。

王玉清是初中部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她发现通过小学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学生课上、课下无论是学习状态还是待人接物都有很大改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更省心,学生做事更自觉。

当然,当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一种管理体系后,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探索,更好关注学生成长。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成为常态,可王玉清发现,许多孩子显示在线但没有互动、没有完成作业,如果与家长联系得到答案多数是“爱学不学,不学拉倒”“这孩子欠揍”,如果这时教师放弃了,孩子也就放弃了。所以王玉清私信孩子,给一些口头上的激励和激将法,让学生知道教师关注他、在意他。

因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制度要考虑到衔接性和梯度。所以到了初中部,“8+8”“4+4”就发展演化成“七个一分钟”“八个好习惯”等,涵盖了做家务、练演讲、作业书写习惯、错题整理习惯等内容。

“李校长除了精力充沛还能创造性实施”,在胡家学校工作了34年的孙治平这样评价说,“这些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正好弥补农村学生的‘先天不足’,9年坚持下来一定能爆发一种力量”。

如今,学校还开发了集做旗操、舞太极、吹竖笛等于一体的大课间,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组建了书法、舞蹈、民乐、口风琴等特色社团,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常态化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集体舞蹈表演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第二成长空间。

最让李洪梅感动的是,许多教师有条件把子女送到更好的初中,但他们还是选择把孩子留在胡家镇。朱亚囡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她相信,“在这里一样有好的未来”。

“把理念形成共识,让涉及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盲区”“学生即希望”。李洪梅与教师一起创造条件守护这个“希望”。

“把阵地守好”

李洪梅来到胡家学校后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土生土长的“胡家人”,且工作30年以上的不在少数。如何挖掘教师身上的潜力,把他们的作用放大就成为李洪梅的头等大事。

基于这样的考量,学校根据9个年级组十余个学科组的实际特点,创建了12个教研中心,探索出学、写、研、评、创五位一体的研训模式。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100%;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80%;开展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30%。

“通过课题把教师汇聚在一起,既解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又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小学部副校长周德峰说,“如果课题研究团队形成了梯队化、序列化,几年时间教师队伍就会有群体性的崛起”。

朱亚囡就是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从校、县、市课题到国家级课题她都参与并当过主持人,从关注教学到关注学生成长,找到成长路径的朱亚囡,面对课堂、学生愈发从容。

“教师只有练好看家本领,才能守好阵地。”李洪梅在教师专业成长上下足了功夫。胡家学校为教师发展构建“梯队”:1名县级以上名师带3个徒弟,1名县级名师带2个徒弟,1个校本名师带1个徒弟。

教师对内修炼内功获得专业成长,对外利用资源组建同盟军。看到教师的成长,李洪梅心中满是喜悦。

当然,农村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其中家校关系这一课必须补。李洪梅在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除了让家长定期走进校园,她还在每学期致家长的一封信中留下自己的手机号,这样让“我们时刻在一起”。

胡家镇是有名的“稻蟹小镇”,有着众多稻蟹养殖基地,许多学生家长都是种稻、养蟹的能手。学校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体验种植、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请种植、养蟹能手到学校分享经验。学生看着自己的父母站在讲台上,自豪感油然而生。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在“一出一进”中日益和谐融洽。

“农村教育强大了,学生会回流,家长会回乡,农村的根基就更稳固了,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有希望。”在李洪梅心里,守护学校这个阵地也是守护好乡村振兴的阵地。

(李洪梅,辽宁省盘山县胡家学校校长,盘锦市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27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