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家影像

高仁山:身许革命,心系教育

发布时间:2022-02-22 作者:匡双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高仁山(1894-1928),江苏江阴人,曾留学日本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北京大学教育系创始人之一,北京艺文中学校长,是中国早期教育改革的先驱人物。1928年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是李大钊之后被张作霖杀害的另一位革命家,年仅34岁。


——————————————————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事件,鲁迅的一篇《记念刘和珍君》让此事家喻户晓。这一天逝去的,除了刘和珍等人,还有一个未成年中学生陈时芬。


陈时芬是北京艺文中学的学生。这一天,他们在教务长顾淑型的带领下,参加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下午一时左右,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开枪镇压,陈时芬当场牺牲,教务长也受了伤。


第二天,艺文中学校长高仁山与国立九校教职员代表蒋梦麟、马名海等人,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与政府当局办理交涉事宜。


高仁山,不仅是艺文中学的校长,还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更是北京大学教育系的重要创始人。三·一八惨案后半年,他在《这是什么政府》一文中说:“最不堪的,就是在首都之下,外人经营的协和医学、燕京大学、汇文大学等等,开学开得有声有色,上课上得兴高采烈,堂堂的中华民国的国立学校,居然逼得奄奄待毙,鸦雀无声,怪矣哉……请问这样的政府是不是摧残国家的最重要、最根本事业——教育的一个政府?”


如果说北京大学教育系是高仁山的理想所系,那么艺文中学则是高仁山教育理念实践的平台。艺文中学遭此大难,焉能不气愤?


高仁山是江苏江阴人,小学期间就读立本学堂,“生性刚直,聪明好学,对所学过目不忘,对老师讲的课也能深刻理解,尤其能俭约治身,人我一视同仁,故深受师长父母的钟爱”。他的老师吴研因在《十八年前的小朋友高仁山》一文中说:“我从没有见他生气或者和同学吵嘴一次,他总是温文尔雅、敦厚和平的。他年纪虽小,但是很像一个老成的少年。”


直到17岁,高仁山随父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与周恩来成为好友。毕业后,他东渡扶桑,到早稻田大学专攻文科。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留学期间的高仁山制定了“五步计划”,第一步,调查中国东北三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七省的教育与实业的关系;第二步,在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赴美国学习教育,再考察英、美、德等国教育状况,然后回国实践;第三步,在本国实践的基础上赴欧美进行研究,吸收各国合理的教育思想;第四步,回国调查西北与云南的实况;第五步,创议中国的新教育制度。按照这五步计划,他果然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学习和研究教育。1922年,高仁山收到蔡元培的邀请,次年回到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开始实践平生所学,意欲一展抱负。在高仁山的建议下,北大有了教育系,他先后出任系副主任和主任,成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1925年,高仁山联合胡适、陈翰笙等人,创办艺文中学(现北京第二十八中学),办学宗旨是:开办适合中国现代的中学教育,造就有积极能力的公民,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主张学以致用。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成为完整独立的个体。基于此,艺文中学实行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立的“道尔顿制”,其基本原则是“自由,合作,时间预算”。“自由”,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动、自觉、自主之精神,自由计划自己的工作”,完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一切都“自己去挑选,去辨别,去评定,使人人每天能自己支配自己,人人能终身对于行为知识职业种种方面随时随地地求适应、求进步,做个真正能自动、能自治的人”。艺文中学将班级改为各科作业室,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由教师与学生订立学习公约,由学生自己支配时间,按兴趣在各作业室自学,教师仅作为顾问,提供咨询和检查进度——这是全中国最早实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冲击。


但是,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三·一八惨案。


高仁山自己的命运比艺文中学更为艰难。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京,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在李大钊等先辈惨遭杀害之后,参加革命的高仁山于当年9月亦被捕入狱,后遭到枪决。


有人曾回忆:“我家的一位老人,曾目击那次‘出大差’,他从永定门外到我家来,途中听说要枪决一位北京大学教授,便在路旁观看,他说高君态度从容,面无惧色,并向路旁观众说:‘给我个好儿吧!’于是众人立即高呼:‘好!’‘好!’……不想仁山先生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到临终时也表现出这种草莽英雄气概。可见他不仅是一位只知教书办学的书生。”从囚车里呼出的热气,朦胧了高仁山的脸庞。临刑前敌人让他跪下,他挺直腰板就是不跪,撩起长袍,慢慢坐下。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对中国革命与中国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23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