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活课堂上的“活学、活教、活评”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第一次走进山东省青州市旗城学校,就被教学楼上的“活跃跃地”四个字吸引了。“这个由人民教育家于漪题写的校训,脱胎于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倡导的‘活教育’思想,同时受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写到的‘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的影响。”校长崔国立说。

按照崔国立的解释,“‘活泼泼地’是生命成长的本来样态。”学校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助力师生活跃跃地思考、教师活跃跃地育人、学生活跃跃地成长,实现师生活跃跃地创造,学校教学生态活跃跃地变化。

在旗城学校,课堂是生动诠释校训“活跃跃地”内涵的重要载体。在刚刚结束的这一学期,“AI赋能课堂教学”成为旗城学校“青葵学院”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的既定主题。

语文课上,AI构建文本解析系统,精准定位阅读能力层级,优化诵读训练,让语言学习兼具文化温度与思维深度,学习《白鹅》一文时,AI动画还原了“鹅老爷”步态,学生边笑边学观察技巧;数学课上,学生大胆与AI老师对话,一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古代人和外国人又是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来自学生的这些小疑问借助AI不仅找到了答案,也开拓了思维空间。在旗城学校的课堂上,AI已成为助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智慧伙伴”。

“活跃跃地”课堂不只体现在氛围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思维上。针对课堂“学习内驱力不足、自主灵动缺失、思维训练不足”等问题,旗城学校将“问与学”有机结合,创建了以“活跃思维、跃动行为、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的“活课堂”体系,确立了培养“自主建构者、问题解决者、智慧共生者、幸福体验者”的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辨·表达·创新”四大能力。

学校将“活”字拆解为“活学、活教、活评”三个维度:活学,是思维活跃的探究,学校将“思维活跃、知识活用、学有活力”融入教学设计;活教,是资源鲜活的创生,当教师变身学习设计师,教科书便成了丰富的“素材库”;活评,是标准活泛的跃动,学校打破唯分数论,让表现性评价成为评价的重要方式。

学校在实践中凝练了“活课堂”模型。这一教学范式遵循“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教师问题为引导”的原则,以“问”为载体,以“学”为核心,以“问”定“学”、以“学”促“思”、以“思”追“问”;通过问题解决,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源(知识的源头)、问流(学习的过程)和问道(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兴趣,习得“问”的方法,生成“学”的智慧,提升“学”的品质。

“互助”可概括为“一帮一”“小先生制”互帮互学。其基本范式为“3单5型6学”,“3单”即“课前预学单、课内研学单和课后作业单”,作为学生全过程学习的“导航图”,发挥“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切实聚焦学科素养。“5型”指单元概览课、知识生长课、专题应用课、反思提升课、主题拓展课五种课型。“6学”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导学—独学—互学—展学—评学—拓学”。

旗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价值,首先在于其构建了“问题驱动”的课堂动力系统。传统课堂的痼疾在于“虚假繁荣”:教师满堂问,学生机械答,问题沦为知识灌输的包装纸。而旗城学校用“三梯度评价问题”重塑问题逻辑:直问夯实基础,追问深化思维,深问激发创造。这种以问题为轴心的课堂转型,让学习成为持续探索的旅程而非标准答案的采集。

其次体现在“互助机制”的生态化建构。旗城学校没有停留在浅层的小组讨论,而是创造性激活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价值。当两名“小导师”与两名待优生组成“井式互助”单元,知识流动呈现出多维向度:横向的平等对话激发思维碰撞,纵向的精准帮扶实现因材施教。当“兵教兵、兵练兵”成为课堂常态,教师得以从知识搬运工转型为学习工程师,专注设计认知脚手架而非控制思维路径。

最后体现在“六阶”教研体系的建立,即每日问题式小教研、每周学科半日无课大教研、学术型半月谈、每月主题式教研、每学期跨学科教研、每学期成果推广教研。学校建立了动态资源库,研发了“大概念统领、核心任务驱动、评价问题导学、井式互助共生”四大核心备课技术。充分的教研确保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让知识如活水般在课堂流转。

旗城学校以“活课堂”为支点,撬动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教学变革。他们用“问题驱动+互助共生”的实践范式,实现了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换。这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一场关于学习本质的认知革命——用“真问题”重构课堂基因,以“互助链”激活学生潜能。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