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再婚家庭 沟通有道

发布时间:2018-11-22 作者:闫玉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有很多父母焦虑孩子难管,尤其是关系复杂的二孩家庭或再婚家庭,父母更是头痛不已。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问题,实际是父母出了问题,沟通出了问题。

从好好说话开始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20多年来,我深切体会到,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风,父母自己做好榜样,好好说话,温暖沟通。

我和先生结婚之前,父女两人是单亲之家,9岁的女儿说话习惯高声吼叫,父女俩讲作业都好像是吵架。我认为这是影响女儿健康成长的大事,我先生却认为没关系:“我们吵过又会好,而且我训过她,让她别吵,她不听啊!”我告诉先生:“硬碰硬地沟通只会失败,我有办法。”

后来我只用两个月就帮女儿改了这毛病,让婆家人惊喜不已。我的做法是不批评、不说教,而是坚持温暖沟通。无论女儿多么大声对待我,我始终低声地回应,同时让丈夫和婆婆也坚持这么做,有意让家里形成轻言细语、温暖讲话的氛围。女儿一人高叫不起来,慢慢地声音就降下来了。一个多月后,女儿表现稳定,我抓准时机表扬女儿,说她本身就是个文静优雅的小女孩,还要向班主任汇报。女儿很开心,从此把“好好说话”的习惯固定了下来。

家长树立温暖沟通的好榜样,女儿多年的坏习惯改得轻松又开心,而且是在她强势任性的年龄。大家说我创造了奇迹,其实很简单,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改变家风,孩子渐渐就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沟通。

快乐地改掉9年的坏毛病

结婚一年后我生了儿子,二孩家庭关系复杂,更需要善良品质、良好秩序、温暖沟通。

多年来,女儿每天都要哭一场。我想她是一个受过伤的敏感孩子,必须尊重,绝不能批评。于是我摸索出一个“备课谈话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状态下沟通,开始讲什么,后面讲什么,我都提前用心策划好,让孩子每次都能快乐地改正缺点。

针对她每天哭的问题,我苦思冥想了两周,做了两个竞赛表,然后找准合适的时机,突然亮出一张表格,对女儿说:“每个人都是在克服缺点中不断成长的,我需要有人帮助、监督,你愿意帮我吗?”女儿很愿意,我顺势问她有没有缺点,需要帮助吗?她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想中,我再亮出另外一张更漂亮的表格,说只要她每天不哭,我就给她画一朵红花,女儿自然开心承诺。

自从这两张表格贴上墙,女儿每天哭的毛病彻底改掉。没有指责、没有说教,9年来的坏毛病快快乐乐地改掉了。用温暖教育纠错,不仅没得罪女儿,我们母女的感情反而更好了。20多年来我一直践行温暖、执着、引领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温暖的爱、执着纠错、榜样引领,真的行之有效。

因人施爱 温暖引领

姐弟俩虽相差10岁,但我凡事选择女儿第一位、儿子第二位。女儿任性是没有安全感,需要关怀,用爱心引领纠正三观。新生的儿子犹如一张白纸,从零开始教会孩子善良、宽容、谦让、为他人着想。所以不论两人争玩具还是争别的,我百分百地劝儿子放弃,百分百地满足女儿,不让女儿有丝毫失落感,让儿子从小学会等待,先人后己。

1998年,我们全家受邀去央视录制了一期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我说我儿子3岁前买衣服和玩具的费用总共没花上60元,几乎全用旧的,给女儿全买新的,大家很震惊。过年女儿有新衣服,儿子虽会说妈妈最喜欢姐姐,但也认同我的解释:大女孩应该穿漂亮点,你长大了妈妈也买,男子汉应该让着女孩。

心田里早早植入爱心和善良,儿子成长得很健康、很省心、很懂事。他特别会关照他人的利益,生病了会过意不去,认为自己病了让妈妈受累着急。他四五岁时咳嗽会躲在被子里咳,说自己不难受,怕影响妈妈休息,渴了自己起床去喝水,怕妈妈冬夜下床着凉。

带儿子去商店购物,他知道家里钱少,小鼻子在玻璃橱窗上挤得扁扁的,也不会要妈妈买玩具。有时候我让儿子挑一个玩具,他或者说“妈妈你钱带够了吗?没带够钱,我下次再买”,或者选一个10元钱以内的,然后非常珍惜地抱在胸前,扬着小脸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那一刻,孩子的善良和纯洁、事事先为父母着想的品德让我感动不已……儿子就这样阳光健康地长成一个高大的帅小伙,目前正在欧洲读研。

我们的故事证明,二孩家庭更要注重培育温暖沟通的好家风,不要因为两个孩子岁数差距大,就娇惯小的。溺爱娇惯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学会谦让他人,可以培养孩子好性格、好品德和感恩之心。重组家庭更要以善良之心为人处世,给孩子真爱,善待继子女,亲生孩子才会善良懂事。有良好家风,孩子才会阳光、快乐,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女儿从我这里感受到爱和信任,变得温柔、快乐、积极上进,现在也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家庭和事业都非常有担当,从来不让父母操心。女儿经常跟我交流教育孩子的困惑,建议我把教子经验写成家庭教育专著,并亲自为我写了序言。

一双儿女的真情让我深信,有家就需要良性互动、温暖沟通,有爱还需要智慧。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著有《温暖的爱,幸福的家》)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