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结影以慰记忆

发布时间:2019-03-31 作者:吴为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的2016年,中国美术馆曾主办了“只研朱墨作春山”的专题展,介绍了鲁迅与美术,使广大观众更为全面地了解了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的鲁迅在艺术方面的修养。鲁迅先生的书法、金石、绘画和设计不仅别出心裁,且在其富有意趣的书籍装帧中,涵纳了深厚的古文字、图像的修养。鲁迅,是现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中刻在人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之印。

对鲁迅先生的热爱,也使人们对其生活、家庭十分关注。最近,有一个好的机缘,即鲁迅先生之孙周令飞先生代表家属意欲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一批其父亲周海婴(1929—2011)的摄影作品。作为鲁迅和许广平独子的周海婴,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其摄影的艺术性、历史性、纪实性,使他的摄影作品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作为工程方面专家的周海婴和摄影是有故事的。1936年,在鲁迅先生去世的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了他的遗嘱。有一条是留给周海婴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当时,周海婴只有7岁。长大后,他谨遵父亲遗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无线电专家。

周海婴从小与照相结缘,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上海知名照相馆拍照,潜意识里他对照相是不陌生的,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10岁时,他开始拍照,最初只是摁摁快门,14岁时正式学习摄影,从此没有再放下相机,一头扎进定格、结影、显影的世界里。“雪痕鸿爪”“大地蹄痕”——这是母亲许广平给他的初学摄影簿上亲笔题写的内容。

周海婴留下的数万张底片,既记录了家族的私人影像,也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从个人到集体,应有尽有,更有历次政治事件的场面和细节穿插其间。可以说,在摄影中,周海婴找到的是自己的志趣,又无意间为我们留下了凝固的瞬间、记忆的星辰。这些摄影作品,有几个部分引起了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浓厚的兴趣:一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中产阶级家庭和弄堂生活;二是民主人士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的照片;三是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生活,包括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的大量照片。这些照片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近70年时间里,周海婴从来没有发表过摄影作品。直到2008年,当过摄影记者的长子周令飞帮助父亲整理底片并筹办摄影展,当作送给父亲80岁生日的礼物。周海婴还一直担心这些照片拿不出手,给鲁迅丢脸。他说不知道这些照片有无价值,是否值得拿出来给大家看。事实上,他的照片一经展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备受好评,为大众所关注。

今年是周海婴先生诞辰90周年。为此,我们举办周海婴先生摄影展。展览精选了周海婴先生70年摄影艺术生涯中各时期代表作品百余件,全面呈现了他的审美和情怀,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这将是一次艺术的巡礼,也是一场人生的礼赞。

此次“记忆星尘——纪念周海婴诞辰九十周年摄影艺术展”也是2019年度“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周海婴先生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一批周海婴摄影及文献,呈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特点和成就。这些过往的图像、生活的印痕、摄影者生命与心灵的记录,将补充文字书写的历史。它们保存在中国美术馆,也成为美的、永恒的记忆!

(本文摘编自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记忆星尘——纪念周海婴诞辰九十周年摄影艺术展”所作展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31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