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推进均衡完善政策,安徽安庆六年打造无择校城市——

上学再也不用比关系批条子了

发布时间:2019-06-15 作者:本报记者 焦以璇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前到了招生季,手机得关机。如今,政策摆在那里,招生信息公开透明,再也不会受到人情的干扰了。”安徽省安庆四中副校长袁玉婷向记者细数着“零择校”政策带来的改变。

6年来,安庆市从阳光招生入手,一方面不断完善“零择校”政策,维护正常招生秩序;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均衡,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全市一盘棋”刹住择校风

“不打一声招呼,不递一张条子,不开一个口子,把口子扎紧,把水分挤干”,这是被安庆市民津津乐道的禁止择校顺口溜。

2013年前的安庆,择校热问题比较严重。作为拥有近2000所中小学的教育大市,每年六七月份,安庆的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拼财力、比关系、打招呼、批条子,为的就是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择校热让老百姓对安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颇有不满。

2013年,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城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停止招收择校生。所有领导干部不得批条子和打招呼,否则将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由市委常委会研究义务教育招生工作,这在安庆历史上是第一次。

6年来,“零择校”政策在安庆市全面铺开,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一律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城区的民办学校一律按照“自愿、免试、按计划”招生。教育部门同时制定了《安庆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常住地认定暂行办法》和学区划分图,所有家长依据认定办法和学区划分图,“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孩子对应上哪所学校一目了然。

“治理择校的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支持”,安庆市教体局局长徐晓春感慨地说,“市区各单位各部门对‘零择校’政策给予理解和配合,没有一位市领导,也没有一位部门领导,向教育主管部门写过一张条子、打过一声招呼。”

为了将政策执行到位,安庆市成立了由多部门参与的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户籍、房产证等严格把关。市房产局配合教育部门对房产证真伪进行甄别;市公安局也对户籍和居住证的管理进行了严格核查。

“打好组合拳”做实“零择校”

“安庆四中以前是安庆本地人都难进去的好学校,更别说像我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了。如今,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能上好学校。”安庆四中学生刘欣悦的家长表示,“零择校”政策改变了自己孩子的命运。

“零择校”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安庆就全面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凡持有安庆市居住证人员的适龄子女,就可以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市区入读初中的,持小学毕业生学籍表,依据《安庆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常住地认定暂行办法》确定入读学校。政策实施6年来,安庆市中小学共录取3.5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打破户籍限制只是第一步。在安庆市教体局基教科干部方敏看来,要想让“零择校”真正落地,必须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并且能够及时跟进。

2014年,安庆市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将“零择校”政策执行到底。同时,将省级示范高中定向到各初中的招生指标提高到80%,这意味着相对薄弱学校有更多学生进入省级示范高中。

在学区划分上,根据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及户籍人口数据,安庆市每年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范围都做一定的修改,避免有些学校“吃不饱”,有些学校“吃不了”。为遏制个别学区二手房倒卖过快、房价虚高的现象,安庆市还对学区房认定年限进行专门规定。

“办好每所学校”抬高均衡“底部”

最近,安庆市高琦小学太平寺校区校长潘功勋担心起下半年新生入学后教室是否够用的问题。而就在几年前,这所学校因为入学人数太少,面临撤并。

高琦小学太平寺校区的前身是太平寺小学,因为办学质量欠佳,以前在附近居住的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别的学校送。

距离太平寺小学一公里左右的高琦小学是老百姓眼中的“名校”,2015年,高琦小学与相邻的太平寺小学组建成立高琦小学教育联盟,让太平寺小学重新焕发生机。

高琦小学教育联盟采用“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高琦本部选派了6名教师到太平寺校区,太平寺校区也选派了两名教师到高琦本部任教,两校区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名校牵手弱校带来的效应已初步显现。“近年来学生陆续回流,在校人数翻了一倍多,班级也从原来的7个班扩充到12个。”潘功勋说。

在徐晓春看来,“零择校”政策,是让所有孩子平等入学,其目的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倒逼教育部门办好每所学校,抬高教育均衡的“底部”。

为此,安庆市采取集团化办学,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输出学校品牌、管理模式、课程资源和互派教师等措施带动相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共同发展。目前,安庆市共组建了13个教育集团,集团内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交流政策也在同步推进。安庆出台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边远和相对薄弱的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空编学校流动。对积极参加轮岗交流的教师,在业务进修、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目前,全市共有8100多名教师进行了交流。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