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著名经济学家、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校校长李剑阁接受本报专访

“中国未来更需要科学家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9-09-02 作者:本报记者 储召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目前9所中外合作大学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简称广以,GTIIT)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是一个只设理工类学科专业的大学,也是唯一以学院命名的大学。8月13日,广以举行2019级新生入学典礼,因此也成为全国新生开学最早的大学。

广以是中国和以色列唯一的合作办学项目。建校至今仅两年,广以就已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被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誉为中以机构合作的典范。日前在汕头市龙泉岩山下美丽的校园里,著名经济学家、广以创校校长李剑阁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不一样的中外合作大学

中国教育报:刚才我在校门口展板上看到,广以的目标是建成世界顶尖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有点好奇的是,国内此类大学的校长大多是两院院士,为什么广以董事会会请您出任创校校长?

李剑阁:(笑)其实我也很意外。之前广东省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都分别和我接触过,但都没有说让我来当校长。回过头来想,他们可能看重的是我的责任心、行政经验和管理经验(李剑阁长期在政府和金融部门任职,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编者)。当好这里的校长,主要还是靠责任心,尽管我在北京还有很多工作,但每天都要过问这里的事。

至于经济学家能否有资格担任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校长,我觉得可能是个伪命题。院士们的专长是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领域,也不是“校长专业”的(笑)。能否做好校长,还得看他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对教育事业、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的认识。万事开头难,创办广以这样的中外合作大学,涉及利益分配、校园建设、教授聘用、课程设置、薪酬待遇等问题,校长没有一些行政管理经历可能还真不行。

中国教育报:和其他中外合作大学相比,广以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广以凭什么和他们竞争,以吸引优秀学生来汕头?

李剑阁:以色列理工学院(简称Technion)是享誉全球的理工类大学,被称为“以色列的MIT”,先后有3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引进Technion到中国办学,是为了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术传统和学术管理制度,采取Technion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广以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本科生院院长和研究生院院长都由以方教授担任,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都与Technion保持一致,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世界一流理工科教育。

广以实行全英文教学,师资国际化是我们的教学特色之一。目前我们组建了一支包括诺奖获得者和国家杰青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根据2018年底的统计,共有教学和研究人员62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占比为84%。教师中约2/3由Technion选派,其余教师按Technion的标准在全球招聘,分别来自美、英、加、丹麦、澳、荷、印、波兰、芬兰、新加坡等国。

中国教育报:中国学生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吗?前两年招收的学生表现如何?

李剑阁:开始可能有点不适应,特别是全英文教学。虽然我们录取时对英语成绩有门槛,但各省来的学生情况不太一样,因此我们新生开学后会有一个预备学期。实际上,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都有一个适应期,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从两年的实践看,以色列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很满意。在第一届新生预备期结束时,以方常务副校长阿龙(诺奖获得者)告诉我,中国学生在数学和物理学习方面表现比以色列学生还好,化学稍微差了一点,可能与我们学生记不住那么多的化学英文词汇有关。

理工科大学生会大有用场

中国教育报:您觉得和中国高校相比,以色列高等教育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剑阁:以色列是一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国家,面积比我国香港稍大一点。说实话,Technion来中国合作办一所大学,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李嘉诚基金会对Technion捐赠近1.3亿美元,促成了Technion到中国办学。

Technion的学科实力位居全球百强。和Technion合作办学,我们主要是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资源。犹太民族以“创新”闻名于世,犹太文化中注重启发式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办学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创业,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希伯来语的两个单词:一个是“Chutzpah”,中文形象地翻译为“虎刺怕”,即不惧权威、颠覆既有思考、超越常规的精神,没有什么不可能,鼓励大胆尝试;另一个是“Pilpul”,意即鼓励争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因此,广以新生入学后我们提倡与鼓励提问和质疑,“学会提问,学会提好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目前广以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本科专业,从名字上看与其他高校并无差别。以后你们还会开设什么专业?也会有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吗?

李剑阁:我们会坚持理工科的办学定位,以后也不会开设文科、商科类专业。学校创立之初,我们就定下了发展愿景——致力于解决环境、能源、健康等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我们的专业名称看起来很平常,但都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主要着眼于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应对环境污染?如何拓展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高新生物技术保障食品安全?

未来我们还将设立数学与计算机、机器人、数据科学方面的本科专业。广以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原则,是着眼于解决地方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不是什么热门就设什么学科专业。况且现在热门的专业,过几年可能就会找不到工作。我本人是搞经济金融的,眼看着不少学金融的从国外回来找不到工作,因为容量很有限,而学AI的博士在深圳年薪能到100万。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最缺的还是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

融入地区和企业合作求发展

中国教育报:目前中外合作大学大都在上海、深圳、苏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汕头这样的三线城市办学,会不会影响广以的发展?

李剑阁:粤东地区在广东确实属于相对不发达的。我们的办学经费由省市共同负责,因此经费是有保障的。一会儿你可以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实验室,我们的教学条件在中外合作大学里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因为我们的教授大都是Technion的,他们对实验室的要求很高,教学之外他们也需要在学术研究上有成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广东省把我们放在粤东地区也是有战略考虑的。比如我们的生物技术专业对应于Technion的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专业,是一个融合理、工的跨学科专业,目前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能够开设。广东省政府布局粤东地区的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我校是依托建设单位之一,省实验室在我校设立分中心,我们绿色环境化学及制造团队也入选省实验室候选核心团队。与本地企业和政府积极互动,如参与练江水质污染治理、广东澄海玩具产业升级等,学校整合资源推动产学研融合已初见成效。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是有信心的。

中国教育报:刚才我和几位来自江苏、湖南和汕头本地的学生家长聊了聊,他们对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都很满意,但也遗憾学校没有设在深圳、广州。他们可能担心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出路。

李剑阁:我们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和Technion的海外合作学校也有交换计划。我们的教师、课程、教学方式都是国际化的,如果学生将来想出国深造,完全可以实现无缝接轨。另外,在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里担任CEO的,Technion校友人数排在第7位。我们引进Technion来中国办学,也是希望能学习犹太人深入骨髓的创新精神、挑战精神。一旦我们成功移植了犹太人创新创业的DNA,是不用担心学生的未来发展的。

而且现在的交通、资讯非常发达,各种机会很多,学生的出路是很广的。事实上,广以与大湾区的联系现在就非常紧密。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9霍特奖大湾区创新挑战赛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25所学校的240名优秀学生同场PK,广以的学生表现出色,勇夺全场冠军。

中国教育报:广以目前90%的教师是外籍人员,除以色列外也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今年开始也有了国际学生。在管理上你们如何面对文化差异?从长远看,你们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师队伍?

李剑阁:以色列建国比较晚,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走到一起建设一个国家,本身就十分重视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当然,不同的文化会带来管理中的矛盾,这在新建中外合作大学里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到汕头这里我们是来干事的,要共同把这所学校建设好。有了共识之后,找到合作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就行了。考虑到外籍教师子女的上学需求,今年我们向有关部门申请特地在校内开办了汕头市第一所国际学校。目前合作协议规定,教师中要有60%来自Technion,从长远看可以扩大国际招聘的数量,关键是要保证达到Technion教师的水平。

中国教育报:在中外合作大学里,您怎么看待“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李剑阁: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要求的一些教学内容,我们都融在通识教育课程里。作为新成立的大学,我们考察了其他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政课程设置,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成立了党支部,根据中外合作大学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除专任教师外,广以的管理团队和学生中也有外籍人员,因此我们更加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比如今年新生开学典礼后,我们就请广东省外办原主任傅朗来作中外文化交流的讲座。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