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心育德 智慧管理

——如何做好智障儿童的德育工作

发布时间:2019-11-20 作者:孙国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心智成熟较晚,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胆小怕事,封闭自己,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全纳教育”的到来,特教学校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重,大部分学生均伴有自闭、多动、精神障碍等多重疾病,而且每个孩子差异大,班级管理非常困难,有时仅靠常规的爱心管理根本行不通。我经过总结发现,以心育德,智慧管理势在必行。

    细心关爱,给孩子最美自尊

智障儿童由于各种功能障碍及其缺陷,导致自理能力差,生活困难。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事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残疾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如希希同学比较爱美,喜欢绑辫子,但是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不时把辫子扯乱,我便与她妈妈合作,共同矫正孩子乱扯辫子的坏毛病。这样我又增加了一个工作,每天要帮希希绑十几次辫子。每当放学把孩子干净整洁地送到妈妈手里的时候,她的妈妈总是不停地说感谢的话。每当此时,我都一笑而过,因为让学生干净地离校就是在帮助孩子拥有最美的自尊。

    激发自信,让孩子体验“我能行”

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如果让一个心理、生理、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老是处在失败的阴影里,他们会永远看不到阳光,看不清方向。而成功教育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比如文文同学认知能力较强,但因为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刚到校时几乎是完全封闭自己。我耐心鼓励她与同学们一起活动,引导她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设置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她参与,帮助她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教育其他同学都来关心她,终于她慢慢融入了班集体,并能主动地帮助其他的弱小同学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等。

    家校协同,让孩子学会感恩

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但要看班风学风,也要关注每名学生的品德言行。为了不断提升每名学生的道德修养,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和生活认知课熏陶教育学生,还经常别出心裁地设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我为学生量身设计了精彩的主题班会“妈妈,我长大了”,让家长参与互动以及课堂延伸实践。在认知教学“十二生肖”时,其中有一个课堂环节是指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属相,同时还要知道爸爸妈妈的属相,教育学生懂得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也要学会关心了解自己的父母。

为了加强孩子们的亲情教育并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我又一次大胆地调动所有家长融入课堂教学,每个孩子的家长通过视频的形式参与了课堂教学,孩子们在暖暖的亲情包围中牢记了自己的属相,并知道了其他同学的属相。

    矫正不良行为,让孩子回归健康主流

对于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要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非常困难,单纯的说教效果很不理想,必须通过实践生活的反复矫正训练,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源源同学坐不住,还伴有攻击性破坏行为,每天早上父母送他到教室门口时,总是哭闹不停。有一天早上,我正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择菜,源源父母扯着哭闹的他推开了教室的门。看到我们围在一起,他立刻停止了哭闹,好奇地跑过来问:“干啥呢?我也会!”随即加入了我们的劳动。他的父母赶紧朝我使了个眼色离开了。由此我发现,转移注意力能很好地矫正孩子的哭闹行为,于是每天早上我便有意识地安排源源带领早到校的学生去操场参加卫生公益岗位劳动。一段时间后,他早上哭闹的坏毛病就改掉了。

    家校齐心协力,共建班级好纪律

由于班级学生多动的情况比较普遍,大课间学生管理难度非常大。为了尽快建立班级好纪律,经过与家委会协商,成立了“家长志愿管理小组”,家长们自愿根据自己的时间轮流协助维护大课间学生纪律。这样一来,我就有精力照顾管理班级其他学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直需要手拉手走步的源源和景景同学逐渐能在老师的指令协助下跟随班级队伍走步了。

尽管学生的进步就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但我仍然坚持耐心地指导训练,因为我深信:只要有心,学生就会有“德”有“才”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