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校管理重在树立“三观”

发布时间:2020-06-03 作者:王殿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校长、管理好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是要让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管理观走进每位教职工心里,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而不是写在墙上、印刷在宣传册上。

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教育观

很多校长往往只埋头于日常管理事务,常常忽视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的思考。

一位校长要想成为名校长乃至教育家,他的教育观不仅要有一定高度,更要有一定独特性,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和超越。正确的教育观是带有历史烙印、根植于历史传承的,因此校长在学习或者借鉴前人的教育观时,应该秉持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理解其形成背景,而不只是照搬别人的教育观。当下,很多校长热衷于学习名校的管理方法,希望别人的“办学经”能在自己学校“落地生根”。善于向他人学习是好的,但他校的成功未必可复制,因为学校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正确的做法不是简单照搬,而应是因校制宜、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校长的教育观还应该与时俱进。有些教育观即使带有一定的普遍真理,包含了很强的教育规律,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对其进行现代化解读。特别是在当下,应该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

校长不一定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校长的教学观直接影响教师、影响人才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首先要厘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观念特别推崇博闻强识、满腹经纶,期望学生“无所不知”。但“无所不知”并不代表“无所不能”,而且只具备在现有知识里寻找已知答案的能力,是不能面向未来的。

校长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并通过一定的举措,将这种教学观贯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种场合对教师反复宣讲,教师听得多了,教学行为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其次,可以通过示范课引领,把做得好的样板展示给教师看,自然会引导做得不好的教师进行反思;再其次,可以通过科研课题和项目来带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比如我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清华附中”)开展了一项名为“思维导学”的改革实验,推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另外,学校还开设有STEM课程、创客空间、研学课程等,这些改革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可以有更科学的方式赢得考试。我校有一个“高研实验班”项目,入选的学生会围绕一个专题,绞尽脑汁讨论解决方式,花费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折腾”。这个学习项目开展早期,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反对,担心“把这些孩子毁了”。但实践证明,参加项目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仅没有下降,从2017开始,连续三年高考平均分远超全校平均分。校长应有定力,敢于坚持正确的做法,敢于担当。

树立引领教师自觉有为的管理观

谈到学校管理,现在很多校长更强调的是“管”——事无巨细都去管,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一要讲道理、情理,二要尊重规律、原理,以此引领全校教师、职工自觉发展。

一位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做到四点。

其一,守住底线,超越底线。我们常说制度是底线,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违反制度规定,二是制度只是最低要求。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讲,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会超越制度做得更好。实际上,学校管理要重点鼓励那些超越底线要求的人,让他们追求卓越、自觉有为。

其二,有战略眼光,能作出超前的判断。一位好校长应善于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发展、抓重点项目改革上,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比如,清华附中自2009年开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5年以后,国家层面高考改革开始启动,才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相关要求。其他如学校开设的综合课程、大学先修课程、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教育等,这些举措在当时都是具有超前性、引领性、创新性的。

其三,要提高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水平。作为校长,用人时要更多地看到其长处,要扬长避短、扬长容短。校长用人要多让下属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方案,经由充分讨论并作出决策。当前,有些校长退休后找不到接班人,多是因为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给下属成长锻炼的机会,没有在用人的过程中培养人。

其四,要团结管理好四支队伍。中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抓好领导班子、教师、学生、职工四支队伍建设。建设好领导团队的关键词是团结;建设好教师队伍的关键词是公平;对于学生群体,关键词是志向;职工团队是学校容易忽略的,包括学校的门卫、厨师、保安、保洁和工勤人员等,对待职工团队的关键词应是尊重。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03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