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科链”铺就小康“产业链”

——南京林业大学依托行业特色助力乡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09-17 作者:本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方彦蘅 来源:中国教育报

■脱贫攻坚 教育力量·高校行动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南京林业大学鼓励引导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等优势学科专业人才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走出了一条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帮扶致富新路子。

    “一树”激活一产业

“青钱柳茶茶质透亮,入口回甘,具有防‘三高’、抗氧化等功效……”日前,学习强国爱心助农直播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为当地特产青钱柳茶“带货”。

“今年青钱柳进入鲜叶高产期,预计全年能收购100多万斤,可为村民带来收入近1000万元。”鹤峰县巨融林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高融介绍,“多亏了南京林大专家帮我们发现了这棵珍贵的‘摇钱树’。”

“发展青钱柳这样的多功能树种,可以帮助当地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南京林大林学院教授方升佐说。加速青钱柳开发利用进程,首先必须解决人工林资源的培育问题。通过技术处理,方升佐和团队让原来需要休眠两年的青钱柳种子翌年就可发芽;把雄雌花期一致的青钱柳种植在一起,破解了种子空粒难题。为了充分发挥青钱柳的叶用价值,团队利用“密植”使青钱柳的个子变矮、叶子变肥,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提高药用成分含量。

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青钱柳叶加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为食用生产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2018年,由该团队牵头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青钱柳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棵树”做成了一个产业。昔日生长于大山深处的青钱柳,如今在贵州黔东南州、江西井冈山、河南商城等地广泛种植,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我今年种了270棵青钱柳,第一季鲜叶已经采完,每公斤收购价格是一二十元,我们夫妻俩日平均收入就有200多元。”鹤峰县脱贫户刘桂生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造血”扶贫增活力

沙集镇位于江苏徐州睢宁县最东部,曾经和苏北大部分农业乡镇一样,不具资源优势,缺乏特色产业。

2007年,南京林大校友孙寒在一次上海之行中看到一些非常别致的简易拼装木质家具,买了几件样品带回老家沙集镇东风村,请来木匠改进设计、加工生产、上网销售,没想到第一个月就卖了10余万元,利润可观。在这个年轻人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效仿“前店后厂”模式,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家具厂。

就这样,“小作坊”式经营了几年之后,村民们发现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大家意识到产品必须创新才能有出路,可是他们不懂设计,更不具备研发能力。

带着“把专家请进村”的想法,2015年,沙集镇政府派人专程来到南京林大,与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从家具产业的层次、市场、设计、结构等方面,对沙集镇进行全方位帮扶,利用科技激活产业扶贫的“造血”机能。

5年来,学院每年寒暑假组织师生前往沙集镇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为村民们免费开办讲座;学院每年为沙集镇提供至少10套符合要求的简约家具设计方案,优先转让最新家具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双方合作举办家具设计大奖赛,共同打造“沙集”家具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如今,沙集镇确定了以家具为主,花卉绿植、特色农产品和小饰品并行发展的“1+3”电商产业格局,全镇网店达1.58万个,从事电商人员近4万人。2019年,电商销售额超过140亿元,全镇1636户4682人全部实现了脱贫。

    “美丽”带火新经济

春有樱花烂漫,夏有竹林消暑,秋有硕果盈枝,冬有腊梅暗香。距离南京市溧水城区约10公里的孔家社区陆家村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乡村休闲产业。

自从南京林大“美丽乡村乡土化景观提升”课题组来到陆家村,就从空间布局、环境景观、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将原本荒芜破败的村庄改造成为“竹林深处、乐居陆家”的新农村。

“我现在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我们陆家村。”村民王富贵乐呵呵地说。这几年,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配越全,房子越建越靓,王富贵从城市回到了乡村,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小老板,“日子越过越甜”。

最近,该团队又拿下了一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西北、东北、华北等全国六大区域,构建跨气候带的大尺度村镇植物景观风貌地理空间数据库,以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基本理论为依据,绘制一幅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特色乡土植物景观图谱。

“只有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才能释放出‘美丽经济’的内在潜力。”南京林大校长、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王浩说,“要通过构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的绿色产业结构,让农民从‘美丽山水’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

近年来,南京林大风景园林学科致力于美丽乡村乡土化景观改造,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国20多个省市生态园林城乡规划和建设,改善了60余个城乡形象品牌,在中华大地上打造了一幅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新景象。

“将学科发展前沿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大学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现实需要。”南京林大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