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文艺演出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0-10-15 作者:姜春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爱国主义是绵延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动力,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清晰的爱国认知与理念认同,提振士气、凝聚力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精心引导。近来,我国各高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综观整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大多还停留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报告演讲上,难以调动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有效载体发挥更好的效果,而文艺演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

文艺演出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渗透效果,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文艺演出兼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符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其所展现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成为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可以直接触及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激发情感共鸣,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思想品质,厚植爱国情感、弘扬主旋律、激发担当意识有独特的作用。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的文艺演出不仅要坚守“主旋律”“正能量”,还要生动形象、立意新颖而又充满吸引力,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用表演呈现精神,鲜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文艺表演让书本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动了起来”,不仅还原了历史真实,还让大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领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到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走向复兴的艰辛和荣耀。像经典剧目《江姐》《党的女儿》《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通过独有的艺术质感,使大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最终实现心灵触动和内心认同。

用科技创新形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文艺演出的表现形式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介质,灵活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才能真正打动青年学生。近年来,备受大学生喜爱的《奋斗吧,中华儿女》《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高校在文艺演出中运用科技手段,让表演更加丰富、更加震撼,使青年学子直接感受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少年既怀爱国之情,又树报国之志,砥砺新时代青年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前进信心,有利于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坚定地传承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用参与激活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文艺演出的参与感,能调动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性,让“你讲我听”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再单调乏味,使教育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 激发积极的心理体验,提升辐射效应。例如,2019年火遍全国高校的《我和我的祖国》拉歌比赛,吸引了广大学子的积极参与,通过与祖国的深情对话,把青年学生同祖国紧密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英雄们,并在防疫宣传、安检排查、心理咨询等领域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采。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演出是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切入点。新形势下,高校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升文艺演出的认同感、获得感和亲切感,使爱国主义自然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将澎湃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自觉的爱国行动。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1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