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绿色德育绽放红色光芒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第一中学“绿+红”特色德育剪影

发布时间:2020-11-11 作者:叶 萍 阙柳顺 占 悠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近百年历程中,松阳一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人道求和·学道求精”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健康和谐”的“高品位的公民,健康的建设者”为目标,通过将“和合文化育和谐之人”的品质德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开展的“绿+红”特色德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26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丽水市创建较早的中学。2006年被省教育部门授予“省一级重点中学”称号,2015年被评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松阳是国家级别生态示范县,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桃源胜地”美誉。绿色,不仅是一种环境,更是学校生态教育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手段。松阳一中以“高品位的公民,健康的建设者”为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让“美丽环境熏陶人,主题活动引领人,文化艺术洗礼人”,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基,可以把前期的这种德育特色总结为“绿色德育,人文校园”。

多年来,松阳一中一直秉承绿色德育的理念,坚持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生态教育,践行绿色生活,以绿养人,以美育性;以文化人,以文养心。以文化育其德,以制度正其行,以阳光健其心,以理想励其志,以课堂养其情。通过德育工作,学生更加了解并积极践行绿色生活,从而将生态文明教育辐射到乡村田园。

在原有“绿色德育”特色这一基础上,松阳一中不断创新德育模式,积极探索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等“红色教育”融于“绿色德育”之中。松阳是浙西南革命老区,因此学校通过构建一系列的融入方式方法,创建“绿+红”特色德育模式,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在发掘浙西南红色教育资源、宣传革命文化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感悟革命精神,并外化为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文明绿色的环境美化人、以底蕴深厚的文化滋润人、以丰富多元的活动砥砺人、以高远明晰的理想激励人,培养“高品位的公民,健康的建设者”,让绿色德育绽放红色光芒。

松阳一中在德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凸显“红绿融合”特色,以“主题活动序列化”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年年有主题,月月有主题;学校大主题,班级小主题。如:2019年主题为“奋进70年”,2020年主题为“战‘疫’青春力量”,各个月份又细化出了“青春力量”“我与祖国共奋进”“家庭共战‘疫’”等月主题。

结合“浙西南革命精神”,松阳一中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责善为、担责敢为、尽责能为、永不懈怠、敢闯新路的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开路人”,在原有的绿色课程基础上,加入了红色元素,形成“红绿融合”特色课程群。

松阳一中将文化名人、革命英雄、古村落群、茶产业等,都作为实施“和己”德育理念的元素。“青春志·唱响红歌”合唱比赛、“青春志·诵传经典”诵读比赛、“小故事大人物——纪念松阳革命先烈”讲故事大赛、“以笔墨书写革命”软硬书法大赛、“壮丽70年·我的大中国”征文比赛等,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与传统的“绿色德育”相融合,让德育有声有色有诗,让学生有感有悟有情。

松阳一中还积极推进阳光心育,“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生涯规划指导中心,2019年顺利通过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和示范点的评估。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和心育”理念,组建“阳光心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每年5至6月设为“心理健康活动月”,有序开展阳光心育、青春之旅等活动,为广大学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和财富的源泉,松阳一中注重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相互渗透,注重理论应知与技能应会、集体劳动与个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注重校内校外的有机联动,以多元、开放、融合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红绿融合”特色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指导下,松阳一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德育模式,在“和己”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让“和合”育人更加落地生根,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绿+红”特色德育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松阳一中校园平安、秩序优良,全校学生文明儒雅、行为端良、积极豁达、博思志坚、学风蔚然。学生叶晓星成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候选人,多名学生荣获省市级“最美少年”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文明单位”“市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叶 萍 阙柳顺 占 悠)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