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当权力下放到集团时,“当家人”都在想方设法把薄弱校盘活做强——

三亚市吉阳区:聚指成拳 城乡并进

发布时间:2020-12-01 作者:本报记者 刘晓惠 来源:中国教育报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系列

优质校带动薄弱校,提振乡村校园精气神;师资优势互补,破解小学校教师老龄化困局;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优质资源拓展与增值。近年来,三亚市吉阳区作为海南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试点实验区,通过学校重组、赋权集团、捆绑考核,整体提升了区域内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如何把集团化办学做“实”?如何激发各校活力?近日,记者专访了三亚市吉阳区教育局局长侯雪华。

“刮骨疗伤”式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答题

记者:在开展集团化办学之前,吉阳区的教育质量在全市乃至全省已处在上游,改革似乎不是一条“必经之路”,“动真格”走集团化办学道路是基于什么考虑?

侯雪华:评价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要看它的短板在哪。如果单用平均分来衡量彼时的吉阳区办学情况,那么改革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但是如果去看看那个“最低分”,“刮骨疗伤”式的改革就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3年前,吉阳区的教育“最低分”令我感到忧心——在全区的公办学校中竟然存在着多个班级甚至多所学校“及格率为0”的现象,且多发生在乡村地区。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大、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突出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

为了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提升,我们到北京、杭州、山东、成都等教育先进地区考察,最终决定走集团化办学道路。2017年底,吉阳区着手探索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区域教研帮扶、校际传帮带、“一拖三”等办学实践。

2018年6月,我们出台《吉阳区中小学推行学区管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全区中小学设置为8个学区,其中小学6个学区,中学2个学区,实行分层帮扶的“1+1+N”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正式走上集团化办学道路。

每个教育集团由三类学校组成——核心学校、领办类成员学校、帮扶类成员学校,松紧结合开展集团办学。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接受核心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3年为一个周期,核心学校向成员学校派出管理团队,承担管理和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集团学校之间实行领导流动、管理互通、师资共享、质量共进等8项措施。

学校有了“内动力” 优质教育才有“持久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吉阳区集团化办学是如何运作的?集团如何实现由“松散”走向“紧密”?

侯雪华:首先,我们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管理机制。在经费上,生均拨款和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的使用权,下放到集团;在人员上,集团有临聘教师的招聘权,在编教师与临聘教师由集团根据各成员校实际情况自主调配;在绩效工资上,局里按每位教师每月发放900元的绩效为标准,给各集团下发教师绩效专项资金,绩效的分配由集团按照“能者多得”的原则,对教师进行自主考核后再定档,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当招聘权、教师调配权、绩效核定权等权力真正下放到集团时,集团校长的角色就有了转变,从一校之长变成了一个集团的掌门人。在我们捆绑考核的引导下,集团的“当家人”都在想方设法把薄弱校盘活做强。

比如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由三亚市第二小学、荔枝沟小学、临春小学、红庄小学、三亚市第二小学罗蓬校区组成,第二小学校长王迎春同时也是集团校长。考虑到成员校临春小学近年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王迎春为其分配了15名教师,占该校教师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极大激活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活力。在第二小学的帮扶下,临春小学由薄弱乡村校逐步成为教学质量不断进步、广大群众认可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临春小学是吉阳区集团化办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近3年来,在核心校的引领下,吉阳区薄弱校有了前进的“内动力”,许多乡村教师、校长由不理解、不配合,到主动跟进,积极揽责。各集团、各成员校之间相互交流,又暗自较劲,有良好的比追赶超、争取向上的劲头,这股“内动力”让优质教育有了“持久力”。

    教育行政部门既是“服务者”也是“监督者”

记者:您把很多原先教育局的权力下放给了集团,比如,教师的调配权、绩效工资的发放权等。您是否担心这些权力会被滥用,如何监管?

侯雪华:在集团化办学中,教育行政部门须服务与监督相济。

服务,是把集团化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让每个校长、教师都有动力,并给予充分信任。集团化办学从建立之初到有效运转,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作为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我会参与各集团的重要会议,不仅是为了摸清集团内部的工作,更是为了了解集团在办学过程中的难处。比如集团缺资金,我们就下拨专项资金;集团遇难题,我们就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把脉问诊……及时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化解难题。

监督,是要建立、落实相关制度,明确集团的权利与义务。一方面,我们设立集团理事会,作为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集团理事长、副理事长由区教育局任命,每学期召开一次理事会议,讨论集团章程修订、各校发展路径、重大问题决策等。另一方面,我们的考核是多面多层次的,吉阳区制定集团发展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中包括领导与管理、均衡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集团各成员校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考核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根据考核结果,我们还实行集团化办学的动态调整,采取成长型退出、淘汰型退出以及新吸纳等方式对成员学校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下放的权力是属于集团的,不是个人的。吉阳区丹州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欧哲尔认为,与其说集团有了权力,不如说集团担起更多责任。集团校长除了职能转变,最重要的是多了一种树立榜样的担当,“火车头”带头加速跑,成员校自然跟上来。

集团化办学只是一个过程 握紧拳头才更有力

记者:集团化办学给吉阳教育带来了哪些改变?集团化办学后期如何继续发力?

侯雪华: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吉阳教育在3年时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3年来全区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监测平均提升43.2分,中招考试平均提升77.1分,多项综合考核居全市之首。除了“平均分”的提升,“最低分”的短板也在逐步补齐——“及格率为0”的现象消失了,临春小学、红庄小学等乡村学校优秀率不断提升。

比起分数上的提升,师生精神面貌的变化更令我欣慰。校园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教师到学生,向上意识、竞争意识强烈。许多校长、教师都说,集团化办学虽然辛苦,但是全区学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步有成效,“走到哪,腰杆都是直的”。

需要明确的是,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的宗旨是均衡发展,提升薄弱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能成为独立成熟的优质校,那么就不必采取集团核心校的领导方式。我很期待有这么一天,薄弱校有能力脱离集团,甚至成为新的集团核心校,那么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伴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本土人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眼光对标全国、对标国际,让我们的学生将来有更高的能力建设家乡。我们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好集团化办学的过程,在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中,一根“手指”也不能少。

往期回放

多元体制充分赋权 搭建学校“赛马场”  10月13日5版

“五权”下放 激活办学  10月20日5版

强化制度供给 激发内生动力  10月27日5版

打通机制堵点 迸发办学活力  11月17日5版

“县管校聘”放权 乡村教育脱困  11月24日5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1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