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邻家小菜场 生活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0-12-03 作者:凌晓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暑假,我们带着6个四年级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小菜场上了一堂饶有趣味的生活大课。5天时间的丰富体验,至今仍觉回味无穷。

一开始,孩子们去附近的两个菜场考察菜价。在小菜场很顺利,没多久就争先恐后冲了出来,笑嘻嘻地汇报:“问到了!问到了!”“有个叔叔不耐烦地让我们滚滚滚!我们就挑爷爷、奶奶、阿姨问,他们会耐心地告诉我们。”

再到大的农贸市场,没多久,4个孩子耷拉着脑袋出来了,略带哭腔地说:“人太多了,他们都不理我们。”“他们赶我们,让我们快走……”“他们不肯告诉我们。说我们不要捣乱。”“我还被推了。”还好有俩娃带着“成果”回来了:“我们发现里面有块小黑板,菜价上面都有啊!”

“半途而废和投机取巧都不可取,重来!”家长们一声令下,孩子们又不情愿地进去了。但卖菜的人仿佛看透了他们,虽然他们鼓足勇气、看人问价、假装买菜,也只能兜兜转转地旁听别人的交易来填写表格。

孩子们的情绪有些低落,于是我们开了个短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原因:“因为我们不买菜。”“因为他们看我们是小孩。”“好像他们太忙了,没空管我们。”“他们想赶紧把自己地里的小菜变成钱,早点儿回家,说不定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孩子们似懂非懂,若有所思。

后面的准备让人充满期待。预备了秤、二维码、塑料袋,又讨论决定傍晚时各自回家采摘整理青菜,然后冷藏保鲜。头天晚上大家还在家里练习摆摊和吆喝;凌晨3点,爷爷就发现孩子已经洗漱完毕坐在沙发上等着了,说是睡不着。5点到了菜场门口,才发现靠近入口的黄金位置已经铺满了新鲜蔬菜。好不容易跟人商量腾出一席之地,大家七手八脚把菜层层摞上,但没想到操练时的神气活现一扫而光,吆喝声压在嗓子眼出不来,你推我、我推你,直到有人光顾,孩子们才兴奋起来。

“这小青菜多少钱一斤?”“一块。”“这么便宜?”(市场价3块)“还能再便宜点儿不?”阿姨打趣道:“8毛行不行?”“5毛吧!”……孩子们根本没有成本和价格的意识,开单就行,得了意外之财般乐开了花。趁着没人的当口儿,家长们又简单培训强调价格底线,顺便鼓劲儿。

菜场的人慢慢多起来,“这南瓜怎么卖?”“两块钱一斤。”“这么贵啊?”“那就一块五!”“妈妈说了,最低价两块。市场比这个高。”“你们到底谁说了算啊?”“南瓜是我家的,我说了算,就一块五。”卖菜的想快点儿出货,买菜的策略却很多:“算了算了,不买了。”老奶奶一边走一边回头表示不舍。“就一块五了,称一下。”拍板成交。

因为着急把菜卖出去,孩子们的菜价一降再降,旁边的爷爷奶奶坐不住了;“你们不能这样,这样我们就没法卖了。”“哦!知道了。这还有规矩啊?”虽然孩子们集体决定跟别人的菜价保持平衡,但是原来低价买菜的回头客们,坚决要求以原来的价格购买。有一个奶奶还跟孩子们争执了半天,最终以初次成交价收了所有的毛豆。忽听一声“快快快,城管来了”,只见隔壁摊爷爷麻利地卷起麻袋放上三轮车骑着就走了。孩子们一脸蒙,谁也没想到要收摊,12只眼睛齐刷刷看着50米以外的家长。大人们只好帮着紧急收摊,营业额最后只有40多元。

这一天,被诱惑,被包容,被忽悠,被嫌弃……有初次尝试的兴奋与不安,有发自天性的幼稚与善良,有缺乏沟通的冲突与矛盾。孩子们开始讨论什么菜容易保鲜,什么菜最受欢迎,没卖完的菜怎么处理,怎么吆喝最合适。

第二天卖菜,孩子们信心满满,菜品更丰富了,价格标清楚了,转移到有摊位的菜场,人员重新分工:外向的主要负责叫卖揽客,心细的负责拿菜、称菜、算账、装袋。“自家种的蔬菜,不打农药,有机蔬菜……”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吸引了菜场里不少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驻足。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成了菜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周围的菜农们羡慕不已:“这几个孩子真了不起,有模有样的。”“明天我也把自己孩子带来卖菜。”

有的顾客举起手机给他们拍照,把孩子们的热情鼓到了极致。半小时后,“后台”的不甘寂寞,大声吆喝起来,“前台”的觉得算账能显示自己的数学能力,也参与到称菜的行列。3个多小时开心地过去,营业额高达一百多元。

接连两天早起,大人孩子都很疲惫,士气开始低落。菜场里有人投诉我们“雇用童工”,有人提议提前结束,而此时电视台的预约不期而至,刚想放弃的孩子们又有了坚持的动力。面对镜头,孩子们分工合作,充满激情地大声吆喝,还对记者说出了心声:“挺累,卖菜不容易,很辛苦。”“浑身是汗!“挣钱不容易,我爸爸妈妈挣钱应该也不容易,我们不要浪费。”“节约用钱,钱很难挣。不必要的,就不要用。”“挣了钱,要请爷爷奶奶吃一顿,因为他们也很辛苦。”

这次卖菜总收入314元,支付爷爷奶奶的成本后,孩子们各有收获。后来,孩子们买东西时会说:“这酸奶太贵了吧?”“这本子我不需要,不买了。”爸妈要出门吃饭,他们会说:“算了吧,在家下面条一样的。”更难得的是,在真实的场景中,他们感悟了劳动的收获、挣钱的不易和合作的效率,家长们最大的感悟则是孩子比大人更能坚持。现在,孩子们已经在期待着寒假,期待着在生活这个丰富有趣的课堂里再显身手。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