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基于两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及《2030年教育学习指南》方案,经合组织呼吁——

把环境决策能力列入核心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11 作者:王冠男 来源:中国教育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表示,202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25)的科学素养评估将再次关注环境可持续性问题。它将呈现过去20年中学生环境知识的演变以及环境问题在科学和公共领域的重要性,把研究、评估和使用科学信息进行决策作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核心能力之一。

首次15岁学生环境教育评估显示——

    学校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场所

第一次关于学生对环境了解程度的国际评估源于2006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该次评估结果显示,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不到1/5的15岁青少年能够解释清楚环境过程和现象,约2/3对支撑环境问题的科学知识有合理理解,例如解释二氧化碳排放与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这一数据从芬兰的80%到卡塔尔、阿塞拜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不到20%,在不同国家之间呈现明显差异。

此外,2006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还研究了学生在哪里获得环境知识、对环境问题的态度、这些知识与他们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如何关联等。结果显示,学生的环境意识与其科学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那些报告最熟悉复杂环境现象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环境科学问题上的得分也往往最高。两者之间的联系表明,一门强调环境重要性以及相关科学现象的联合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更好的知识储备能帮助学生现实地评估未来挑战的严重性。

最重要的是,在2006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学生表示,学校是他们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将环境科学纳入地理和科学课程。旅行和户外活动是学生了解环境知识的另一种方式,但在不同国家间差异很大。在校外,了解环境问题的最常见来源是电视、广播和报纸,其次是互联网和书籍,最后是家人和朋友。

最新15岁学生环境教育评估显示——

    要培养学生积极影响环境的能力、意志和信念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显示,学校为做出改变而设定目标、反思以及负责任地行动,这些行动根植于学生需要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志以及积极影响自身生活与周围世界的信念。

在大多数国家,多数学生在谈到环境问题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首先来源于学校的环境教育。88%的校长表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被纳入学校课程,这个比例在除以色列以外的66个国家中都超过了50%,在除12个国家外的其他国家中都超过了75%。其次,环境对大多数年轻人的重要程度,显示了学生高度的环境意识,78%的经合组织国家学生同意或强烈同意“关注全球环境对我很重要”这一说法,并且没有一个国家低于64%。

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支持环境的可持续性。例如,平均71%的学生表示,为了保护环境,他们在家里会调低暖气或空调的温度以减少能源消耗。当学生被问及他们能否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有所作为时,这个数字降到了平均57%。在德国、斯洛伐克共和国、罗马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摩尔多瓦、俄罗斯、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这一比例降至不到一半。当被问及他们是否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时,平均数字进一步下降到44%。有趣的是,表现最好的韩国和新加坡分别只有20%和24%的学生有信心在环境问题上发挥影响力,是比例最低的两个国家。因此,尽管学生对地球的未来表现出高度意识和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为此承担责任,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能做出改变的使命感,而教育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2030年教育学习指南》显示——

    帮助学生做出对生态负责的各种决策

经合组织发布的《2030年教育学习指南》指出,当教育不仅仅限于教师主导的教学,而是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积极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育系统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它还强调了学习的真实性,使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考验。让年轻人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是他们认识未来环境威胁的关键,是社会可以为民众和地球的未来所进行的最大投资之一。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科学和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也使人们认识到,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祸福相依,集体福祉与个人行为和责任如此密切相关。

学校需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效能感、能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释放自己的知识和精力,助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行可持续的创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反思个人生活方式,从而做出对生态负责的决策。

(作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1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