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大会教育改革新成效述评之三

发布时间:2025-09-07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国所有幼儿园学前一年约1200万儿童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学期。根据《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这是国家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生动注脚。

  在一年前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年来,教育战线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力,教育民生的答卷更有温度。

  应对人口新形势,下好资源配置“先手棋”

  人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变量。面对学龄人口规模和分布的显著变化,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迎来新挑战。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将“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列入其中。

  部署迅速落地。一年来,各地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因地制宜做好前瞻性布局。

  建立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四川依托“智慧教育大脑”,绘制学龄人口数字地图,直观呈现区域教育资源及未来10年全省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通过AI预警科学指导市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科学规划布局城乡中小学——青海综合考虑出生人口、易地搬迁、农牧民进城等多种因素,逐步建立“新建改建、异地办学、扩班扩容、学段调整、闲置改造”同步推进的教育资源布局体系,应对学龄人口峰谷波动需求。

  加强资源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山东青岛探索“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教师共享使用模式,加强教师贯通培养。

  面对未来高中学位持续紧张局面,如何为未来“解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行动有序推进。各地在高中学位提质扩容上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首次编制全省普通高中建设规划,多形式统筹增加资源,今年下半年将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2.2万个;广东今年增加4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并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重庆计划实施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建设百所特色高中……

  面对人口变化新形势,教育部推动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山东威海、湖南常德、甘肃天水、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通过市县结合,全市拧成一股绳,更好统筹区域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一年来,教育资源的前瞻布局,不仅将有效应对学龄人口的“排浪式”变化,更为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民生关切,答好优质均衡“必答题”

  一年来,破除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发展不均衡,聚焦群众对“上好学”的现实需求,一个个民生关切得到回应。

  顶层设计,纲举目张。学前教育法表决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法律,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筑牢法治根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部署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补齐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短板……

  从大处着眼,一项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

  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广西凤山成立学前教育集团,建立“龙头园+乡镇园+村级园”等帮扶形式,各成员园实现了党建共抓、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资源共享、文化共育、质量共评。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湖北襄阳以教联体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并进,打造教师“周转池”,形成“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助教、紧缺学科走教”的教师共管共用模式。

  攻坚“县中振兴”——2024年甘肃将“强县中”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县投入2000万元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宁夏“一校一策”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全区70所公办高中全部纳入各类特色联盟协同发展;广西提高新建普通高中奖补标准,加强县域高中教师定向培养。

  关注特殊群体——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6000元提高至7000元,惠及约91万名残疾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政策覆盖面扩大。

  从小处着手,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教育部连续两年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和“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进一步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治校行为。

  关于校园餐,全国中小学食堂供餐率达70.75%,自营食堂占比85.24%;关于教辅征订,山西为180余万名学生提供免费教学资料1200万册,广东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义务教育教辅全免费;关于校服采购,教育部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四川省推行“校服管理信息化+家长全程参与”……

  一年来,教育战线将优质均衡的目标细化为一项项具体举措,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深化数字赋能,按下终身学习“加速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一年来,数字化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学习者,为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成为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强大引擎。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升级。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殊教育板块、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相继上线;服务大厅覆盖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等51项政务服务,累计办件超过1.32亿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智能版发布,平台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育公平优质有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海南三沙市永兴学校深化应用国家平台,开齐开好全部学科课程,与海口学生同上一堂课;宁夏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所有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实现线上结对。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持续推进。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AI试验场”,集成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10款AI应用,涵盖学生自学、教师教学、教育治理、科研创新四大模块,各类工具得到了师生广泛好评。

  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按下“加速键”。

  今年6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开放大学举行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主题活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面向社会的通用课程,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再次上新3000门(个)优质资源,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课程资源49万门。

  一年来,教育优质资源更加普惠,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教育服务更加高效,教育数字化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间,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正在有力推进。这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将成为教育强国建设最坚实的基石。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7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