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县中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8 作者:周秀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县中的规划和建设应转变盲目追求“超大校”“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思路,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内涵式发展

  ■振兴县中,不能简单地依靠加大投入总量,而应合理确定规模、补齐突出短板、加强统筹管理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会议指出,要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前瞻布局、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

  县中建设,不仅关系千百万农村学子的成长成才,关系社会对县域教育的信心,也关系县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走向,影响教育强国建设进程。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专项政策,应对县中生源和教师流失、基础条件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促进县中发展提升。

  实现县中振兴,要下好资源配置优化棋。面对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县中的规划和建设应转变盲目追求“超大校”“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思路,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根据县域的人口规模和流动趋势,特别是高中学龄人口的变化及其城镇化水平,县中的地理位置和学校整体布局,地方财政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前瞻的测算,避免资源浪费、学位短缺或学位过剩。

  资源配置的优化要聚焦补齐县中发展短板。坚定不移保障县中发展的投入,是振兴县中的前提和基础。只靠投入,不一定能办好县中,没有投入,县中肯定办不好。优化经费投入的方式方法,补齐县中发展短板,方能为县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公共投入保障。一些地区县中教育整体投入不足,可以借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做法,建立完善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适当提升县级以上公共财政投入占比,逐步缩小省际县际差距。省、市两级加强对欠发达县区县中经费投入的统筹保障,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考虑物价指数和人力成本的变化,应统筹测算高中教育成本,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要按照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深入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县中校舍建设、教育信息化、实验室设施、图书配备等条件保障。在规模投入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项目投入、要素投入等经费投入方式,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村高中学龄人口流动趋势,顺应县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要强化对资源的统筹管理。面对优质教师资源、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要强化统筹,从更高层面的省级或市级政府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调配,打破资源壁垒和分散格局。当前,县中校长队伍整体上存在年龄偏大、任职时间过长、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需要根据普通高中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结合年龄、专长、经历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县中校长人才库,统筹县中校长人选储备和交流机制。

  教师是振兴县中的关键力量,要增量和存量思维并用,全面提升县中教师队伍质量。首先,继续落实好面向县中教师队伍补充和建设的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其次,建立县中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可以在县中设立一定数量与编制和职称挂钩的优秀人才岗位。再次,发挥好县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示范功能。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公开课,开展观摩课、听课、评课,组织不同规模、形式灵活的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域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水平。

  科学优化资源配置,振兴县中,不能简单地依靠加大投入总量,扩大教师队伍的总体规模,而应合理确定规模、补齐突出短板、加强统筹管理。期待通过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为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夯实根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8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