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9日综合消息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全国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瞻远瞩、情真意切,不仅是对全国特岗教师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勉励,要不负总书记嘱托,坚守育人初心,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信念更加坚定
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广西博白县新田镇百岸村小学特岗教师翟桂本和同事们激动不已。“信中对特岗教师扎根基层、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教育和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翟桂本说,“作为跨越5000里路、投身乡村教育的特岗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肩上的立德树人使命,更坚定了为乡村振兴扶智扶志的信念。”
翟桂本所在的学校位于偏远山区,学生基础差异大、留守儿童多,教育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她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继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当好学生的‘校内家长’,为乡村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翟桂本说。
“非常荣幸我也是特岗教师之一。”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兼将军完小校长庞晓晓说。
10年前,庞晓晓因为乡村公益支教来到了将军完小。3年支教结束前,因为家长“孩子读了3年书换了7个老师”的倾诉,庞晓晓下定决心要留下来,他通过湖南省特岗教师考试顺利留任。“10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脚下的路也更实了。”庞晓晓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将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
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实施“强师工程”,深入落实“优师计划”,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服务特岗教师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能力和学历双提升,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基础教育一线建功立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的决心和信心。”程建平说,“学校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强化对特岗教师的专业支持,教育引导更多学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使“好教师”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重视。作为师范大学的一员,我们深受感动,也倍受激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
梅兵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切实担起教师教育的主责主业,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培养强国之师、研究强教之道’的主力军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扎实推动‘强师计划’‘优师计划’等实施,鼓励和支持更多优秀学子像特岗教师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好教师在乡村教育一线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在大山里从教18年的特岗教师,湖北省竹溪县新洲镇中心学校教师郑建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读了又读、看了又看。2007年,郑建彬和女友一起来到新洲镇中心学校任教,一待就是18年。这18年,女友变成了爱人,夫妻二人不仅坚守,还极力邀请弟弟、弟媳前来任教。如今,两家四口人,正一起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
“我长期跋涉在山水之间,走村劝学、入户家访,以真心换真情,努力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郑建彬说,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山区教育事业,为更多孩子插上走出大山的翅膀,盼望他们学成归来建设美丽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小岭学区特岗教师杜博说。2013年9月,从陇南师范学院毕业后,通过临夏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他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初到学校,生活和教学条件都与想象的相差甚远,但杜博没有退缩。他和同事们利用周末家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倾听学生心声,不断创新教法学法。同时,开设美术、手工等兴趣班,开展手工制作比赛,举办校园美食节、风筝节、丰收节……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根据他们的真实故事拍摄的短视频《我想走出大山》感动了无数人,“我想看看山外面的世界”也是千千万万山里孩子的梦想。
“乡村教育是一片广袤的热土,需要更多优秀青年的加入。”杜博说,“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特岗教师的殷切期望,和优秀青年们一起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更加努力涵养师德锤炼本领
自2009年河南省实施“特岗计划”以来,新乡市共招聘特岗教师11000余名,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缺编的现象。新乡市各级政府全力保障特岗教师待遇,在及时足额发放工资的同时,确保五险一金、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等各项待遇的落实,保障特岗教师安心从教,培养出一大批能扎根、素质高、教得好的特岗教师。
河南省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祖臣深有感触地说:“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助力。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非常鼓舞人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乡村教育的信心与决心。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有关政策要求,在机制体制、成长发展、待遇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搭建好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给特岗教师回信了!”得知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安徽省怀远县淝南镇中心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把总书记的回信内容迅速传递给每一名特岗教师。淝南镇的29名特岗教师无比激动,纷纷表示要继续坚定扎根基层的教育初心,与全体教师一道坚守教育一线,做托举农村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当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淝南镇中心学校的特岗教师们积极参与智慧课堂建设,运用专递课堂共享城区优质资源,将数字化手段融入教学,设计出贴合乡村学情的校本作业,教育教学成效凸显。淝南镇中心学校校长尚继伦表示,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用教育家精神涵养师德,努力实现数字赋能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月9日晚上,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复兴小学校,副校长曾松还在准备第二天的教师节活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里暖暖的,回想17年前我通过‘特岗计划’来到凉山,站上村小的讲台。我们那些付出的日子,党和国家牢牢记得。这一刻,17年前的汗珠子好像全变成了勋章,亮得扎眼,咱们没白干。”曾松动情地说。
如今,乡村振兴的步伐在加快,包括冕宁在内的凉山各地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在提升,眼看着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曾松更坚定了育人信心:“城市学校也许不缺好的资源、人才,但乡村孩子需要我们特岗教师,乡村教育需要我们特岗教师。我们从总书记的回信中汲取了无穷力量,要以全身心的热情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
(统稿:本报记者 高毅哲 采写:本报记者 柴葳 程墨 阳锡叶 庞珂 任朝霞 尹晓军 周仕敏 王志鹏 葛仁鑫 通讯员 段元丽)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0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