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春风拂乡野

——“特岗计划”20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中国教师报》记者 康丽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老师,你终于来了。”近20年过去了,青海省囊谦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王雪莲还记得自己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学校时,老校长说的第一句话。克服高原反应,熬过漫长苦寒,作为首批特岗教师的王雪莲就像一朵雪莲花,牢牢扎根在地处海拔3700米高原的小学。

  “老师,您别走。”16年过去了,黑龙江省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教师袁艳敏还记得孩子和家长的那份挽留,这成为她选择特岗教师的最大动力,因为“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比啥都珍贵”。

  2006年5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启动。20年来,从王雪莲到袁艳敏,118万名特岗教师奔赴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坚守在3万余所农村学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在广袤田野点燃希望之光,用青春写下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篇章。

  他们,创造许多“第一次”

  一项政策,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当时,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新的补充机制亟待构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回忆起当年设立“特岗计划”的初衷。

  作为中央实施的一项面向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特岗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

  特岗教师的到来,创造了许多“第一次”。

  2007年,22岁的怒族小伙桑磊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中心学校担任特岗教师,成为全乡第一个念过大学的教师。

  费宝莉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朝阳村朝阳小学任教,是学校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女教师。

  第一次有了音乐课,第一次有了科学实验课,第一次有了心理健康辅导,第一次有了健美操队……特岗教师的到来,给乡村带来了更多希望,为乡村孩子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2009年初,国家决定扩大“特岗计划”的规模和实施范围,由原来的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随着特岗教师招聘规模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也不断提高。不仅“特岗计划”中央项目的规模在扩大,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地方“特岗计划”落地。有关资料显示,“特岗计划”集中补充了大量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乡村短缺学科教师,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因缺乏教师无法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的难题。

  “特岗教师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艰难历程中最特别的‘乡村教师’,他们的奉献和作为将为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乡村建设带来深刻影响。”郑新蓉动情地说。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最难的时候,我也曾想过放弃。”作为山西省首批特岗教师,2009年9月被分配到临县曲峪镇初级中学校的张杰回忆往事说。

  这样的念头,桑磊也曾经有过。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2011年,张杰和同为特岗教师的爱人王秀秀一起来到临县林家坪镇初级中学校,开学那天,全班50多名学生只有30多名来报到。两个人背上干粮、带上水,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家长的工作,花了将近两周时间,成功劝回了所有孩子。

  从那次开始,风里来雨里去,夫妻俩每年都坚持走访班里每个学生家庭,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作为一名从广西边境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教育对边境山区的意义。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课本,还有爱和关注。”2020届特岗教师、广西凭祥市凭祥镇中心小学教师李斯婷说。

  “因为特岗教师的到来,乡村孩子的兴趣被激发,理想被点亮。而特岗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个人价值也得以实现。”2013届特岗教师、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乐坪小学教师葛李建笑着说,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三年之期”变一生之约

  特岗教师的专业提升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关心的大事。

  2010年,“国培计划”启动实施,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包括特岗教师在内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7届“青椒计划”公益性培训连续开展,累计培训全国27个省份798个区县近16万名特岗教师。

  从2018年起,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每届遴选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给予资助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支持,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更多的乡村教师被看见。特岗教师黄春立、李平就在其中。

  国家在行动,地方有呼应。

  在湖北,有一所特别的“星辰学校”,每年暑假专门开展培训,在特岗教师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项培训已开展20年,不仅对湖北新上岗的特岗教师开展岗前培训,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特岗教师进行在岗培训。

  “点亮一名教师,就能点亮一群孩子。”培训负责人、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赵耿介绍,今年湖北省被纳入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省份,“星辰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为特岗教师培养培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特岗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势头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2年,特岗教师刘秀祥回到家乡贵州省望谟县任教,在学校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为贫困学生募集助学金1300多万元,惠及学生4200余人。刘秀祥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并获得2020年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

  2012届特岗教师王祥如在山西省临县刘家会镇白家坂寄宿制小学任教,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17届特岗教师邹明月以面试和综合成绩双第一的成绩考入江西省新干县沂江乡中心小学任教。6年里,她从“教学小白”成长为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家”。

  2020届特岗教师李国兰作为宁夏“特岗计划”的受益者重返母校海原县贾塘乡中心小学,从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千余名孩子的大队辅导员。

  二十载春秋,特岗教师从“新鲜血液”成长为“中流砥柱”。他们中有的成为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有的成为名校长、名教师,辐射引领更多教师走向卓越;有的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接受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和表彰。

  到乡村去建功立业,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为了让特岗教师被更多的人看见,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举办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活动,他们的故事激荡人心,感动着千万个有志于奔赴乡村的年轻人。

  在2009届特岗教师、河北省威县常庄学区教师李亚波看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送走多少学生”,还在于“留下多少精神财富”。当孩子们带着善良、坚韧、担当等品质走向世界,那才是教育最珍贵的“果实”。

  现在,这份“果实”沉甸、厚重。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荆楚优师计划’,也想像余妈一样到乡村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湖北大学“荆楚优师计划”大二学生张莉莉说。她口中的余妈就是特岗教师、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中学教师余星月。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改革,推动‘特岗计划’升级,以前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均衡的问题,现在要关注质量问题,促进量质齐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二十载春风化雨,百万特岗教师用青春与热血,把爱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最需要的角落。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民族的明天。未来,他们仍将扎根乡土、仰望星空,与乡村孩子一起奔赴更加辽阔的天地。

  数说“特岗计划”20年

  118万名 累计选聘118万名特岗教师

  1000余个县 他们奔赴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

  3万余所 他们坚守在3万余所农村学校

  76.23 % 通过“特岗计划”等带动,乡村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大幅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76.23%

  数据来源:教育部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0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