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该怎么做教研?”新学期刚开学,湖南长沙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琦勋就驱车90多公里,来到浏阳市第八中学,以一场《项目化“导航式”精准教研》讲座开启了所在工作站新学期首场研训活动。这在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中已是常态。
2009年,长沙市建设首批名师工作室,为名师农村工作站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储备。2015年6月,为整体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长沙市教育局开始区域推进名师农村工作站建设。截至2025年9月,全市共设立106个名师农村工作站,累计投入经费超7000万元,356位名师下沉乡村指导,培养学员超3000人,辐射农村教师1万余名,实现学科、学段、乡镇3个“全覆盖”,建立起城乡教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乡镇建站106个实现全域覆盖
浏阳八中距市区50多公里,是一所有着1380名学生的农村高中。该校校长赵光再说,因位置偏远,教师流动性较大,英语、数学等学科基础较弱,学校对优质培训需求迫切。
2024年11月,长沙市教育局在此设立名师农村工作站,由周琦勋与数学特级教师、湖南省芙蓉名师朱良满驻站指导,学员是来自浏阳八中等校的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站不到一年,已开展9次教研活动。
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每站设一名站长和若干驻站名师,学员均来自当地及周边农村学校。工作站由农村学校自主申报、区县教育局遴选推荐、市教育局认定授牌,纳入全市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每站每年可获10万元经费,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定等。市教育基金会还对每个优秀工作站奖励1万元。
“站长和驻站名师都是城区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倾囊相授,把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书写在了农村大地。”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邓芸介绍,名师还带来多方优质资源,形成了“名师集群效应”。
“菜单式”服务实施精准滴灌
在长沙县春华镇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雨花区砂子塘湘天小学正高级教师马小菊正在讲授《生活中的概率》。“我想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她说。
春华镇中心小学原副校长曹冬妮把名师农村工作站比喻为“医务室”。她告诉记者,建站一年来,站长马小菊与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特级教师叶晶针对教师的普遍困惑开展专题研修,覆盖春华镇7所学校,“她们为教师‘问诊开方’,让人豁然开朗”。
以问题为导向提供“菜单式”服务,是工作站的突出特色。长沙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李峰介绍,设站时,农村学校提出学科短板和师资需求,驻站名师经调研后与学校共同制定研修培养计划,实现“精准滴灌”。
城区学校名师深入乡村实施靶向指导,孵化了大批优秀乡村教师。“过去,乡村学校要请到这些名师很难,名师每次最多来半天,指导是碎片化的。现在一来就是3年,乡村教师成长很快,学校面貌变化很大。”浏阳市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吴常艳说。
双向赋能助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在长沙教育学院名师刘敏、李文纲的引领下,我实现了从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教学生‘主动探索世界’,从‘知识传递’单向灌输到‘思维赋能’双向互动的转变。”通过名师农村工作站,长沙县北山镇蒿塘中学语文教师唐晴天突破了乡村教学资源有限、研训孤立的困境。短短两年时间,这个1998年出生的年轻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自信方面实现了质的提升。
驻站名师朱良满同样十分感慨:“参与工作站的每一位名师和学员,都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了对农村教育的理解,增强了服务乡村、奉献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统计,10多年来,工作站90%以上的学员成为当地教学骨干,15所设站学校由薄弱学校跃升为优质校,6所学校在全市增值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2024年,为落实湖南省委关于加强大湘西教育发展的相关决定,工作站走出长沙,在大湘西地区10所县域高中设立帮扶站点。今年8月,又在新疆吐鲁番、西藏山南设站。
“未来,长沙将继续深化工作站内涵建设,推动名师、学员与学校协同发展,为乡村学校和民族地区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旭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3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