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构建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自主课堂不是简单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思考中成长、在合作中提升。
理念先行,奠定自主课堂的理论基础
鑫昌路小学数学教研组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学校认识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实现从“教知识”向“育素养”的根本转变。在理念层面,学校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强调通过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调最终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校系统研究了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为构建自主课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学校通过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为学校设计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校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通过“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任务设计,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有效学习。
学校建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态度的形成情况。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项目化评价等多种形式,真正实现了评价为学习服务的目标。
模式构建,打造自主课堂的实践框架
经过深入的实践探索,学校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五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提升—拓展应用”。在“情境导入”阶段,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校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和数学性,确保问题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承载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在“自主探索”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猜想、验证等方式,主动探索新知识。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交流”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在思维碰撞中完善认知结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总结提升”阶段,师生共同梳理学习内容,总结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飞跃。在“拓展应用”阶段,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学校设计了分层递进的自主学习任务。基础层面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发展层面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拓展层面追求创新思维的激发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这种分层设计既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学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数学课堂。通过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数学软件等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服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实践探索,展现自主课堂的生动样态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图形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操作,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分类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学校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认识数字、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这种体验式学习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构起对数的理解。
中年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校注重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学校不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在探索中逐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生先用眼观察,再用手重叠比较,最后用方格纸测量,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了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学校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分别用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求解,在比较中体会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算术到代数的思维发展过程。
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学校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学校开展了校园数学调查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自主选择调查主题,如食堂浪费情况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统计、校园绿化面积计算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一完整的研究过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在教学比例的相关知识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活动。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分析,发现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不仅掌握了比例的知识,更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是鑫昌路小学对新时代教育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展望未来,鑫昌路小学将继续深化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加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长,在核心素养发展中奠定人生基础。(李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09日 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