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书信接力”让幼小衔接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12 作者:崔迎 彭玲玲 李晓雪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幼儿投递信件。幼儿园供图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路上的重要节点,传统衔接方式往往偏重于学习准备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却忽视了幼儿内心需求与情感体验的连贯性。辽宁省葫芦岛市莲花第一幼儿园创造性地利用“书信接力”的方式,让幼小衔接充满温度。

  1

  捕捉有温度的问题

  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源自幼儿的真实问题就是最具温度的问题,它既是驱动幼儿深度探究的核心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建构经验、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所在。

  幼儿参观小学后,提出了诸多疑问,“书信接力”活动应运而生。幼儿以绘画为媒介,记录下自己对小学的各种好奇与期待,传递给已步入小学殿堂的哥哥姐姐。其中,一名幼儿在信中描绘了“梦想中的小学课桌”,并好奇地询问哥哥姐姐:“你们的抽屉里会不会藏着玩具呢?”此类活动将幼儿的疑惑转化为具体的表达,不仅揭开了小学生活的神秘面纱,更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领悟到问题答案的多样性,进而对小学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封封信件,如同一座座桥梁,帮助幼儿将零散、琐碎的疑问整合为系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他们的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被动询问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不仅让幼儿学会了信息搜集与问题解决的方法,还锻炼了他们的跨情境适应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将成为他们融入小学生活、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法宝。书信这一传统媒介的运用,也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新颖、有趣的沟通渠道,还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使他们在字里行间品味到文化的韵味与情感的流淌。

  2

  关注有温度的体验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领域的有机融合,以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在“书信接力”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元丰富的情感体验机会,读信、回信等环节,丰富了他们的入学准备经历,满足了其全面发展的诉求。

  当哥哥姐姐们的回信送达幼儿园时,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教师朗读来自哥哥姐姐的回应,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通过听教师读信,他们对小学场景进行了二次、立体的构建,这是跨校体验、园校互动等活动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他们开始更加细致地描绘自己未来的小学生活,对小学的了解也愈发具体与生动。

  在读过哥哥姐姐的信后,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执行入学准备计划,而是开始用心思考如何为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纷纷主动制订了自己的入学准备计划,涉及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等多个层面。当孩子们对回信中提到的“小学的课间15分钟”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以共情的视角与孩子们一同感受“15分钟到底有多长”,鼓励他们思考并实验在15分钟内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孩子们对15分钟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从情感上深刻认同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3

  聚焦有温度的评价

  优化幼小衔接策略

  通过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书信接力”活动构建了一个既具温度又具深度的自评闭环。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能对已升学儿童的入学适应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准确捕捉大班幼儿的真实需求,从而优化幼小衔接的策略。

  有温度的追踪评估。通过已升学儿童的回信内容,教师可观察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情绪状况(如是否展现出对新环境的接纳或焦虑),以及对社交策略的描述(如交友经验的分享),进而间接评估其幼小衔接的适应情况。例如,一封回信中详细叙述了“课间如何组织同学玩游戏”,这便体现了该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迁移。回信中涉及的小学课程内容、学习习惯等细节,可帮助教师反思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准备是否充分。

  有温度的需求诊断。幼儿的“书信”大多采用图画、符号、简单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可据此分析其前书写能力的发展状况,包括符号表征能力、逻辑分段意识等。幼儿提问的倾向可能会揭示出其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对规则认知的需求等,这些信息可成为入学准备课程设计的直接参考。书信的私密性也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例如,一名幼儿用红色涂鸦表示“害怕考试”,教师便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情绪管理活动。同时,通过书信往来,幼儿与小学生建立笔友关系,教师可以支持他们在提问与回应的互动中学习倾听、共情等策略。

  有温度的反馈改进。活动设计本身就是评价的一部分。例如,幼儿通过图画符号表达需求,教师可及时捕捉其前书写能力的动态变化,而非单纯依赖标准化测试工具,这种评价自然融入书信创作的真实情境中。针对回信中提及的“写字速度慢”的问题,教师可以优化前书写练习的游戏设计,如此即可同步完成衔接质量的自我诊断,实现“教学—自评—完善”的连贯性。此外,幼儿园还可引入可视化的幼儿成长档案,将幼儿的书信与回信进行对比归档,以动态地展示其认知与情感的成长轨迹。

  “书信接力”基于真实的互动生成评估数据,其内在的情感联结为幼小衔接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我们将继续努力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幼小衔接体系,帮助幼儿在充满温情的互动中茁壮成长。

  (作者崔迎系辽宁省葫芦岛市莲花第一幼儿园园长,彭玲玲系葫芦岛市石油东门幼儿园副园长,李晓雪系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学前研训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2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