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坚守公平公正 优化选才育才

——2026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解读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本报记者 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推进特殊类型招生规范化建设。对《通知》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如何解读?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更加优化招生工作定位

  近年来,教育部每年均印发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年度文件,对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性规范。

  为何要保持这样的强度和力度?“教育部每年出台工作文件,既体现了对做好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精准传达出特殊类型招生工作需要把握的三大关键要素:明晰招生定位、确保公平公正、提高选拔质量。”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徐继彬说。

  本次《通知》中的特殊类型招生,主要包括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四类,明确了不同的招生模式有各自不同的招生定位和培养目标,聚焦国家对各类特殊人才的需要,立足办学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选拔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具有突出潜质与特长的学生。

  比如,为更好服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通知》进一步对保送生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明确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保送生原则上应录取至与学生获奖的学科竞赛相对应的基础学科专业。此外,还严格外国语中学保送专业范围,明确高校招收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要继续加大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语种专业及国家急需紧缺语种专业倾斜力度。

  徐继彬指出,《通知》中对保送生招生“坚持宁缺毋滥”“合理确定招生规模”的表述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保送生招生要朝着提质控量、精准选拔、靶向培养的方向持续迈进,为国家选拔培养特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对综合评价招生工作,“《通知》的一大特点就是‘优化招生工作定位’。”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高校要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安排相关急需紧缺专业以及高校优势特色发展的‘冷门绝学’、一流学科专业开展招生。”

  更加守住公平公正底线

  特殊类型招生中的公平公正,一直受到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对此,《通知》提出多项措施,指导各地各高校牢牢守住安全平稳、公平公正底线。

  比如,对艺考专家评委管理,《通知》进一步细化工作规范,要求参与校考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专家评委均应纳入全国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评委专家库进行统一使用管理。

  “艺考专家评委作为招生考试的核心参与主体,是保障考试公平公正的关键力量。”星海音乐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雷佳认为,“对评委工作要求的不断细化,标志着艺考管理机制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持续深化。”

  为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的监督管理,《通知》提出,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管理监督体系。

  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处处长张弛介绍,该校党委进一步加强对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将考试招生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学校成立本科招生委员会,对本科考试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建立“大监督”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校内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分工负责、互相制约,确保招生工作全过程在有效监督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知》充分吸纳了各地各校探索的有益经验。“《通知》是对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应用。”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指出,“由部分地方和高校自主开展试点的综合评价招生,探索建立了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这次一并纳入到《通知》当中,有利于指导部分地方和高校更好地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工作。”

  更加强化全链条育人路径

  选才的目的是育才。

  《通知》明确“建立完善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机制”,要求“加强选拔与培养衔接,有关高校要统筹谋划人才选育工作,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强化资源配置和核心育人要素建设”。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有关高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持续优化考核方式和内容,在试题命制中强化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考查,突出创新思维和非智力因素考查,不断完善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标准,提高选拔质效。

  张弛介绍,当前,艺术人才的选拔更加注重艺术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考查,艺考的考试内容也更加多元和灵活,命题会尽可能避免简单机械“刷题”和“背稿”对人才选拔的判断和干扰,“在考查考生美术基本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生活感悟、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年来,有关高校在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机制上也进行了深入探索。

  南京大学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持续优化综合评价招生的选拔方式和内容,除了考查专业能力,也注重人文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查。“我们还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毕业去向进行评估分析,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特别是依据生源质量和办学成效,每年会动态调整招生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安排,以提高人才供需适配度。”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陈琳介绍。

  徐继彬指出,建立完善特殊类型招生“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机制,其核心是打通以选拔为基础、培养为核心、评价为牵引的全链条育人路径,针对特殊类型人才特点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为后续评价提供清晰的能力成长路径。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4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